“坐。”韩博士指了指书桌旁唯一一张还算干净的木椅,自己则坐到了堆满书籍的床沿上。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林薇,带着一种近乎解剖般的审视。
“你说你看到了‘它们’。”韩博士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具体。时间,地点,细节。不要遗漏。”
林薇定了定神,从最初的电梯遭遇、红房子事件开始,尽可能清晰、简洁地叙述,略去了过于个人的情绪反应,重点描述现象特征——红衣怪物(“目标A”)的复制脸孔能力与浴缸根源、囡囡的被操控与背叛、墙壁上的“无面群”涂鸦、琪琪的电话警告、科技园区的“空镜”、地铁里无法被反射的灰衣人……以及她自己梳理出的时间线和“规则”碎片。
在她叙述的过程中,韩博士始终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浑浊的眼睛时而锐利,时而恍惚,仿佛随着她的描述,回到了某个遥远的、不愿触及的过去。
当林薇讲完,房间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台灯灯泡发出的微弱嗡鸣。
良久,韩博士才长长地、带着无尽疲惫地叹了口气。
“你……比我想象的,陷得更深。”他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着林薇,“‘目标A’……我们称之为‘掠面者’,是其中比较强大、也比较古老的个体之一。你能摧毁它的‘根源’,很了不起,但也……非常鲁莽。”
“鲁莽?”
“你以为你消灭了一个怪物?”韩博士的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弧度,“不,孩子。你只是打碎了一个……‘容器’。或者说,一个相对稳定的‘锚点’。”
“锚点?”
“这些东西……”韩博士指了指四周,仿佛指向整个无形的世界,“我们称之为‘虚垢’——现实之海下的沉淀物,由遗忘、恐惧、执念、以及……某种更基础的‘存在性空虚’凝聚而成。它们一直存在,如同背景噪音。而像‘掠面者’这样的个体,它们的存在本身,虽然危险,但也像磁石一样,会吸附、固定住一定范围内的‘虚垢’,形成一种……畸形的平衡。”
他顿了顿,看着林薇瞬间苍白的脸,继续说道:“你打碎了‘掠面者’这个磁石。它吸附的那些‘虚垢’失去了束缚,开始……扩散,变得更加活跃,更容易被像你这样……‘感知’敏锐的人察觉到。你遇到的‘无面群’、‘空镜’、还有地铁里那个‘无影者’……都是‘虚垢’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渴望‘形态’,渴望‘身份’,渴望填补自身永恒的空虚。”
林薇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所以……不是她引来了它们,而是她……释放了它们?摧毁红房子,非但不是胜利,反而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那……那封邮件……‘阴影苏醒’,‘小心镜子’……”她声音颤抖地问。
韩博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收到过‘守夜人’的警告?”
“守夜人?”
“一小撮像我们一样,能看到‘虚垢’的人。散落在各处,用各自的方式记录、观察,偶尔……在认为必要时,发出警示。彼此大多素未谋面,联系脆弱。”韩博士解释道,“‘阴影苏醒’……这个描述很准确。不是入侵,是苏醒。是沉寂的‘虚垢’被某种因素激活,开始大规模活跃。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这种活跃度在显着提升。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城市扩张、信息爆炸带来的集体意识混乱有关,也可能……是某种周期性的涨潮。”
他站起身,颤巍巍地走到一个书架前,抽出一本厚厚的手写笔记,翻到某一页,指给林薇看。上面是用极其工整又略显急促的字迹绘制的复杂图表和符号,旁边标注着各种术语——“认知滤网”、“现实粘稠度”、“存在阈值”、“虚垢富集区”……
“这是我几十年的研究。”韩博士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殉道者的平静,“试图理解它们的运作规则,找到遏制甚至净化‘虚垢’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它们如同熵增,似乎不可逆转。我们能做的,很少。要么像‘守夜人’一样,观察、记录、发出微弱的警告;要么……像你之前那样,冒险清除掉某个过于危险的‘锚点’,但后果难料。”
他合上笔记,看着林薇,眼神沉重:“你现在知道了真相。‘虚垢’正在苏醒,弥漫。它们无处不在,无法根除。你打算怎么做?”
林薇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庞大,更绝望。她面对的不是一个两个怪物,而是整个现实结构之下,一片正在沸腾的、污浊的“深海”。
恐惧如同冰冷的海水,淹没了她。
但在这极致的冰冷与绝望深处,一丝不甘的火焰,却顽强地重新燃起。
她抬起头,迎上韩博士那双看透世事、饱含疲惫的眼睛,声音虽然微颤,却异常清晰:
“我不知道能做什么。”
“但我知道,我不能假装看不见。”
“请您……教我。教我如何在这片‘苏醒’的阴影里,活下去。以及……如何尽可能多地,弄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