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一道裂痕(2 / 2)

鱼,上钩了。

“我承认,我在项目上是收了些好处,收了几块手表,几箱好酒……这些我都可以认!”丁义珍抬起头,脸上已经涕泪横流,“但大风厂的事,真的不是我!我是冤枉的!”

他开始抛出那个在他脑中演练了无数遍的、精心准备的“炸弹”,一个足以祸水东引、让他金蝉脱壳的重磅炸弹。

“大风厂的过桥贷款之所以出问题,完全是欧阳菁在背后操作!她和那个大风厂的老板蔡成功之间,早就有不正当的经济往来!蔡成功给了她天大的好处,她答应给大风厂续贷。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之间闹翻了,欧阳菁就利用职权,公报私仇,卡死了贷款!这才引发了后面所有的事情!”

他巧妙地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被蒙蔽的、信息不对称的、一心只想为市里分忧、为达康书记解决烂摊子的无辜下属。

“我……我作为总指挥,能怎么办?银行不放款,我能拿着枪逼他们放吗?我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我还要维护京州的投资环境,安抚蔡成功和工人的情绪……我太难了!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康书记,为了京州的大局啊!”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逻辑“自洽”。

他将所有的罪责,都精准地推到了欧阳菁和蔡成功的“私人恩怨”上,将自己彻底摘了出去。

指挥中心里,祁同伟拿起电话,对老张下达了最后的指令:“审讯暂停。让他签字画押。然后,将这份口供立刻整理成文,列为最高密级,任何人不得外传。”

半小时后,祁同伟亲自拿着这份滚烫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口供,敲开了老师高育良的书房门。

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得意,反而一脸凝重,将材料双手递给高育良。

“老师,出大事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丁义珍的口供,牵扯到了达康书记的家人。”

高育良接过文件,看得极为仔细。

他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变得越来越严肃。

祁同伟适时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师,您看,这件事非同小可。我的意见是,冷处理,深调查。在没有掌握确凿证据前,绝不能让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一来,是避免打草惊蛇,让真正的当事人有所防备;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挑起我们省委内部的矛盾,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个案子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不能让它失控,更不能让它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武器。”

高育良放下文件,久久地凝视着眼前这个思路清晰、手腕老辣的学生,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赏。

他不仅拿到了足以重创政敌的炮弹,更懂得如何将这颗炮弹的引信,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这份政治手腕,已经远非昔日那个只知冲锋陷阵的缉毒英雄可比了。

他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同伟,你考虑得很周全,很成熟。就按你说的办。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祁同伟知道,李达康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上,已经被他,亲手凿开了第一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