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皱了皱眉:“但召回记录只能证明其他批次有问题,不能直接证明本案的产品有缺陷,关联性可能不够。”
“我明白。”杨晚栀点点头,“所以我还打算从医院的耗材管理流程入手。
如果医院在接收和储存人工血管的过程中,存在不符合规范的操作,比如储存温度超标、超过有效期使用等,即使产品本身合格,也可能导致使用时出现问题。
这一点,需要调阅医院的耗材入库记录和储存环境监测记录来证明。”
刘教授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
他教了这么多年侵权法,知道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法条,却不知道如何在实务中寻找突破口。
而杨晚栀不仅能准确引用法律条文,还能从产品召回记录、医院管理流程等多个角度寻找证据,这份思路已经远超同龄的实习生。
“很好。”他合上笔记本。
“实务办案就是这样,不能只盯着一个点,要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寻找支撑。
下午和原告沟通的时候,注意记录细节,特别是患者术前的症状和术后的护理情况,这些都可能成为关键的事实依据。”
下午两点,李梅准时来到律所。她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袄,头发花白,眼角的皱纹里还带着未干的泪痕。
一见到杨晚栀,她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杨律师,你一定要帮我讨个说法。我老伴身体一直很好,怎么就做个手术就没了呢?”
杨晚栀递过一张纸巾,轻声安慰道:“阿姨,您别着急,慢慢说。我今天找您,是想了解一些细节,比如叔叔术前有没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手术前医生有没有和您谈过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李梅擦了擦眼泪,慢慢回忆起来。她说老伴术前确实有轻度高血压,但一直控制得很好;
手术前医生只说过手术有风险,却没具体说会出现血管渗漏的情况;术后第二天,老伴说胸口疼,她去找护士,护士却说“刚做完手术,疼是正常的”,直到晚上老伴昏迷,才被紧急送进手术室。
“我这里有当时的护理记录复印件,是我偷偷拍的。”
李梅从包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杨晚栀,“你看,这里写着‘患者主诉胸痛,生命体征平稳,予对症处理’,但我老伴当时疼得都快喘不过气了,怎么会平稳呢?”
杨晚栀接过复印件,仔细看了看。记录的时间是术后第二天下午三点,签名是护士张某。
她把复印件放进文件袋里,又问了几个关于术后护理的细节,比如护士多久测一次体温、有没有记录尿量等。
李梅的回答很详细,很多细节都和病历上的记录有出入——这意味着,医院的护理记录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
“阿姨,您提供的这些信息很重要。”杨晚栀认真地说,“接下来,我会根据这些情况,申请法院调取医院的护理排班表和护士的考核记录,看看当时负责叔叔的护士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护理操作是否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