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理智梳理(1 / 2)

杨晚栀早有准备。她从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翻到第三章:“张主任,根据《规范》,手术记录应当包括手术器械和耗材的名称、型号、数量、使用情况,这部分属于病历的组成部分,医院有义务提供。

至于采购信息,虽然不属于病历,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的来源和质量信息,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接受者,理应享有同等权利。”

她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底气,“而且,现在患者家属情绪很不稳定,如果我们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这些信息,避免矛盾激化,对医院也是好事。”

张主任沉默了片刻,大概是没想到这个年轻律师会对相关法规如此熟悉。他叹了口气,拿起电话拨给病案室:“把3床王建国的全部病历调过来,包括手术记录和耗材使用单。”

挂了电话,他看着杨晚栀,语气缓和了些:“杨律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帮患者,但医院也有难处。这个案子影响很大,我们也希望能尽快查清事实。”

杨晚栀点点头,没再多说。

她知道,在法律实务中,讲道理的同时也要讲分寸,过度强硬只会适得其反。

等待病历的间隙,她拿出手机,给李梅发了条短信,约定下午两点在律所见面。

短信刚发出去,周明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晚栀,人大的两位老师已经到所里了,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病历马上就能拿到,下午两点和原告见面。”杨晚栀看了看手表,“我争取一点半之前回去,先和老师们简单沟通一下案情。”

挂了电话,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快速编辑着案情摘要——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两位老师明白这个案子的难点和她的应对思路。

拿到病历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厚厚的一摞病历,从入院记录到出院小结,再到手术记录和护理记录,足足有两百多页。

杨晚栀来不及细看,只能先放进文件袋里,匆匆赶回律所。

一进门,就看到周明正陪着两位中年学者模样的人坐在会客区,其中一位她认识,是法学院的教授,主讲侵权责任法。

“刘教授,王老师,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杨晚栀快步走过去,把文件袋放在桌上,“这是刚从医院调回来的病历,还没来得及整理。关于这个案子的情况,我简单和你们说一下。”

她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翻开笔记本,从案件基本事实讲到当前的举证难点,再到她下一步的计划——下午和原告沟通细节,下周申请法院调取人工血管的采购和批次检测记录,同时联系专业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评估医方的“轻微过失”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

刘教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

等杨晚栀说完,他抬头问道:“你刚才提到,涉案的人工血管已经灭失,无法进行质量鉴定,那你打算怎么证明产品存在缺陷?”

这是个关键问题,也是整个案子的死穴。杨晚栀早有思考,她拿出手机,调出一份从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查到的信息:

“康泰医疗科技公司在去年有过一次产品召回记录,召回的正是同型号的人工血管,原因是‘部分产品存在吻合口密封性能不合格’。

虽然这次涉案的产品不在召回批次里,但我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该公司近年来的产品检测报告和不良事件记录,看看是否存在批次性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