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大获全胜(1 / 2)

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模拟法庭教室被改得有模有样。

深棕色的审判席居高临下,国徽在正中央泛着冷光,控辩双方的席位隔着长条桌遥遥相对,旁听席上坐满了法学系的学生和几个外系来观摩的人。

白书妍找了个靠后的位置,手里攥着保温杯,指节都有点发白——比她自己期末考试还紧张。

八点五十五分,杨晚栀从侧门走进来。她穿了件藏青色的西装套裙,头发利落地挽成髻,露出纤细的脖颈。

路过旁听席时,她朝白书妍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丝毫波澜。白书妍却莫名松了口气,悄悄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全体起立!”随着书记员的声音,审判长和两位审判员走上席位。法槌“咚”地落下,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连窗外的鸟鸣都仿佛被隔绝在外。

公诉人是法学系大二的学长周航,据说去年拿过模拟法庭的最佳辩手。他起身宣读起诉书时,声音洪亮如钟:“被告人李建国因工资纠纷,持水果刀故意杀害被害人张志强,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请法庭依法判处……”

白书妍悄悄抬眼,看见杨晚栀正低头翻看卷宗,指尖在某一页轻轻点了点。直到周航念完,审判长问“辩护人有无异议”时,她才缓缓起身。

“审判长,审判员,”杨晚栀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我方对起诉书中‘故意杀人’的定性有异议。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被告人具有杀人故意,应认定为防卫过当。”

周航立刻反驳:“被告人行凶前曾扬言‘我要杀了你’,邻居可作证;凶器水果刀由其事先准备,刀刃长达十厘米;被害人身中三刀,均在胸部——这难道不是故意杀人?”他往前一步,目光锐利如刀,“辩护人是想混淆‘故意’与‘过失’的界限吗?”

旁听席上有人小声议论。白书妍攥着杯子的手更紧了,她看见杨晚栀的指尖在桌沿轻轻敲了两下,像是在计算时间。

“首先,”杨晚栀抬眼,目光与周航对上,没有丝毫躲闪,“关于‘扬言杀人’——据卷宗第17页邻居王桂英的证词,被告人原话是‘你再不给钱,我跟你拼命’。‘拼命’与‘杀人’,在主观意图上有本质区别。公诉人若要断章取义,是否有违证据客观性原则?”

她语速平稳,每个字都咬得很准,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周航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直接援引证词原文。

“其次,关于凶器。”杨晚栀翻开卷宗,抽出一张购物小票的复印件,“这是被告人案发前一小时在超市的购物记录,除了水果刀,还有三斤苹果、两斤香蕉。其工友赵刚证明,被告人当天本打算送水果去工地,因为‘张老板说今天一定结工资,想请大家吃点东西’。请问公诉人,若事先预谋杀人,会特意买水果吗?”

她把复印件递向审判席,指尖夹着纸张的边缘,稳得没有一丝颤抖。审判长拿起复印件翻看时,周航的脸微微泛红:“即便如此,三刀刺向胸部,足以证明其杀人故意!”

“请公诉人注意,”杨晚栀突然提高声音,“根据法医鉴定报告,三刀中只有一刀达到胸腔,且深度为7厘米,未伤及心脏;另外两刀仅划破皮肤。若被告人真有杀人故意,为何不继续行凶?”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旁听席,“更重要的是,案卷第23页记载,被害人张志强身高1米82,被告人李建国身高1米65,且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案发时,张志强先拿起钢管殴打被告人,有监控录像为证——”

她抬手示意,书记员立刻播放了一段模糊的监控画面。画面里,穿蓝色工装的男人(张志强)挥舞着钢管砸向另一个瘦小的身影,后者踉跄着后退,突然从怀里掏出什么东西刺了过去。虽然画面模糊,但能清晰看到“钢管在先,刀具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