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匿名信的终结(1 / 2)

工人骑着摩托车驶出厂门,车灯在渐浓的暮色中划出一道弧光时,陈默已经转身走向办公室角落。他没多看一眼窗外,只是拎起那个半旧的公文包,拉开拉链,取出一台便携式数据记录仪。屏幕亮起的微光映在他脸上,一行行加密日志开始滚动。

赵天虎那句高校有事的语气还在耳边回响——不像是随口一提,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确认。有些事,确实该收尾了。

凌晨一点十七分,物理系实验楼的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安全指示灯泛着幽幽绿光。陈默刷卡进入通信卫星项目资料室,动作轻缓而稳定。他不需要开灯,手电筒贴着墙面扫过,直接走向档案柜最底层。三个月来的门禁记录早已备份在本地硬盘,但他要的是监控原始文件。校方系统每七天自动覆盖一次,今晚是最后期限。

视频调出后,他逐帧查看。张教授的身影出现在深夜两点零三分,独自进入资料室,停留四十一分钟。实验服左胸口袋明显鼓起,出来时却变平了。第二天上午,一份关于信号编码优化的内部简报被标记为境外泄露。

陈默把这段录像拖进分析软件,放大衣角褶皱。他输入一组参数——这是从某次闪现的记忆里记下的图像增强算法。画面逐渐清晰,口袋边缘露出半截胶卷暗盒的编号,与之前截获的间谍通讯器材序列号完全一致。

证据链还差最后一步:动机与现行行为的直接关联。

他起身走到实验室另一侧,打开自己的加密终端。数据库里有一份新生成的文件,《L波段多路复用协议草案V3》。内容结构完全真实,细节上却埋了三处致命漏洞。一旦用于实际部署,整个通信网络会在七十二小时内瘫痪。这种错误,只有真正懂行的人才会刻意避开。

文件上传后,他设置了追踪程序。任何复制、导出或打印操作都会触发定位,并激活隐藏摄像头。

第二天早上八点,助教小李拿着快递单走进邮局柜台。他低头填写境外邮寄地址,把一个牛皮纸袋递进窗口。工作人员刚准备称重,两名便衣人员上前出示证件,当场扣下包裹。

与此同时,陈默坐在实验室控制台前,看着屏幕弹出提示:文件已复制,来源Ip绑定张教授办公电脑。他点开隐藏摄像头回放,时间是清晨六点五十二分。画面中,张教授亲手将U盘插入主机,拷贝文件后塞进信封,再交给等在门外的小李。

学术败类,终于露馅了。

他低声自语,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所有数据打包加密,存入三个不同介质:一个交由学校纪检组预设联系人,一个寄往国家安全部指定邮箱,最后一个刻录成光盘,放进保险柜。

站起身时,他走到窗边。行政楼方向有辆灰色桑塔纳正缓缓驶出,车牌尾号897在晨光中格外醒目——那是张教授的私家车,平时很少开,今天却早到了二十分钟。

陈默拿出手机,拨通保卫科号码:刚才有辆灰色桑塔纳离开东门,请暂时限制其离校权限,理由是车辆检查

挂断电话,他回到桌前,翻开一本边角磨损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过去两年张教授做的几件事:压下三项青年基金申请,其中两个是他带的学生;否决一项国产芯片替代方案,坚持采购国外模块;多次反对开放实验室数据接口,称安全风险不可控。

现在回头看,每一项都在卡着发展的脖子。

他合上本子,靠在椅背上。记忆突然跳到半年前的那场答辩会。张教授坐在评审席中央,金丝眼镜反射着吊灯的光,慢条斯理地说:年轻人要有敬畏心,别总想着颠覆传统。

当时没人听出这话里的别有用心。

陈默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不是因为好笑,而是终于看清了一个人能伪装多久。儒雅外表下藏着的,是对进步的恐惧,对权力的贪婪,对祖国的背叛。

中午十二点,校园广播照常响起。食堂门口的学生三三两两走动,没人知道一场风暴正在酝酿。陈默走出实验楼,手里拎着一个黑色档案袋。里面装着全部证据副本,标签上写着通信项目异常记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