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安一时无话,想起那三个儿子的反应,无声叹气,第一次痛恨当年抱错之事。
为了自己将来的路,李锦荣最后劝说;尚书令府本就是百官之首,府里三位公子才华皆平常,不必担心日后外戚势大,帝王才会放心为太子赐婚,只为拉拢李砚安尽心为君王分忧。
可是如今李锦荣这个第一女将成了李砚安亲女,李家文武皆备,梁帝怎还会放心;让李锦荣放弃她如今的一切,那不可能,因而才建议李砚安上奏请辞婚约。
从李家族中重新选人也可,但李砚安必然不容家族中壮大另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将来或许还会与他分庭抗礼。
李砚安就不明白了,才十三岁的少女,为何就坚持她自己打打杀杀建功立业,安心得家族庇护,成为天下女子最艳羡的存在不好么。
“您也别想着用家族资源提醒我。”少女笑意浅浅:“我与家族的方向本就不同,从未想过依靠您的势力;只一点,约束好三位兄长,我脾气不好,他们若是撞上来,莫怪我不留情面。”
眼见说不通,李砚安又换了个方向:“你该是很痛恨绵绵,且你也知太子很是喜爱她;若是你不履行婚约···绵绵如今是大将军府嫡女,若太子坚持,她的身份足够太子妃。”
桃花眸笑意散漫:“您真当我只会打打杀杀?”
正是因为李锦荣与李意绵各自归位,却同时有两府的养恩在,梁帝才更为忌惮;李锦荣能履行婚约,是因为原本的赐婚就是尚书令府嫡女,梁帝便是忌惮也得捏着鼻子认下。
既然李锦荣不愿为太子妃,梁帝只会高兴抚掌,又怎会答应李意绵为太子妃;文官之首与武将里拔尖儿的大将军府都是太子妃的靠山,梁帝还怎么睡得着。
这也是李锦荣不愿履行婚约的第二个原因。
“您最清楚帝王心不可测,若我真成了太子妃,尚书令府哪里还有如今的局面。”
帝王是捏着鼻子认下婚约,可随之而来的忌惮与为难,便是李砚安应付起来也头疼;再有李意潇三人稍不注意被人抓住错漏,大厦倾覆只是眨眼之间。
李锦荣也最后忠告:“别总是从您的角度衡量得失,身为臣子,最该做的是以帝王心衡量得失!”
从古至今,多少权贵之家一朝零落,皆是因此。
李砚安倒吸一口凉气,桃花眸定定看向眼前人,其中的震撼与惋惜交错流露;为何她是个女孩儿,若是他的亲子,也不必如此费心为家族的将来筹谋。
沉寂片刻,不甘心颔首:“罢了,便依你之言,我与陛下主动提及退婚之事。”
对嘛,这才是一位合格政客的反应;除非谋逆,否则臣子贪念太重可不好,纯属自寻死路。
李锦荣满意点头,又提起一事:“您还需防备次兄与三兄,莫被李意绵算计了去。”
“这是何意?”李砚安惊讶,他还是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多不过念及过往情意给李意绵些金银财帛,府里也不缺。
就知他未想到深处,李锦荣好意为他解惑;太子妃与皇子妃李意绵是不可能了,其他权贵子弟虽对她有意,但她要的是权势地位。
京都最好的人选自然是尚书令府的公子,反正他们已不是兄妹,有曾经的情意在,李意绵很容易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