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2 / 2)

竟然真被他们弄出不少新的工具,制作起来不费时,还可节省不少劳力,效率却大大增加;九皇子的意思是将这些交由皇姐李锦荣上奏父皇,毕竟铁器制作还控制在朝廷手中。

李锦荣好笑:“这是小九你的功劳,便由你上奏父皇,不会写奏折,便去请教你姐夫。”

又耐心道:“皇姐已得到百姓不知多少赞誉,实在不必再锦上添花;倒是你,之前那般大方稳重便很好,不必揣测我与王爷的心思。”

小少年不少意思笑笑,而后便去寻萧策;路上还是满脸笑意,皇姐真的认可他了呢,让他管王爷叫姐夫,嘿嘿···

不知不觉又是三年过去,李锦荣的次子萧令钺已一岁,萧令毅小朋友也由萧策亲自给启蒙。

李锦荣的生意已扩张到整个大晋,便是往西北荒僻之地,她亦开通了商道;不只方便她自己的商行,亦方便了不少商户,此举得到好些商户的感激。

不只如此,她还与九皇子多方寻找能工巧匠,改造了船只,还造出能远洋的巨大船舰;也是因此,在萧策的帮助下,李锦荣的商行还开辟了远洋航海生意,也为大晋带回来不少新的东西与技术。

经过四年的历练,九皇子李锦泽不只能帮皇姐处理事宜,在萧策的提点之下,也学会处理政务;一年前踏入朝堂,到如今已被群臣与萧策认可,隆武帝亦多次表示,九皇子类朕···

而隆武帝大抵也是烦了每次朝会的立太子呼声,与萧策和几位重臣商讨之后,终于在今年的冬至日,册封九皇子李锦泽为太子,正位东宫。

又一年,在太子的请求下,由皇贵妃为他择定刑部尚书府嫡次女为太子妃;这事一开始皇贵妃本不愿的,怎奈这几年到底是与九皇子亲近了些,且他的养母贤妃实在是指不上,这才精挑细选定下人,而太子李锦泽也很是满意与感激。

朝堂已稳定,李锦荣又利用商行赚来的银子在各地设立幼童学堂;这是区别于技艺学堂,为寒门子弟提供的启蒙与学习的机会;当然,她的学堂依旧分开男童与女童两个分院。

越是主持的事情多,越是见多识广,李锦荣便越是明白学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创办幼童学堂被御史弹劾时,她曾上了陈情折子,在其中例举很多人与事,期望大晋越来越多人能不再混沌过日子。

奏折中还提到,等到这一批学童将来成年,大晋或许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会越来越强盛。

在民间行走过几年的李锦泽深知皇姐所言才是对的,在朝会上帮皇姐大力争取,还费力游说隆武帝,最终通过了这件事;当然,最关键的是银子不必朝廷出,都是荣华公主自己承担,朝臣们还怎么继续反对。

皇都的人谁不知,这几年荣华公主的商行获利丰厚;然而不待他们眼红,荣华公主便将这些银子都用在朝廷或百姓身上;或是帮朝廷筹措军资、赈灾,或是建立慈幼局,为那些孤寡老人与被丢弃的孩子提供一个住所。

且荣华公主还不是如朝廷设立的慈幼局那般简单,她又费心为老弱妇孺特地设立工坊,教这些人用劳作得到报酬;而工坊做出来的成品又被她的商行所售···

总之,便是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们也得承认,虽则荣华公主所行得益于她的地位,但换成他们,根本做不到这一步,因他们的私心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