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京为官更需守法啊!”
“若都像他这般,有点权势就胡作非为,那还了得?”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
百姓的议论声,清晰地表达了民心向背,也昭示了国法威严不容亵渎。
行刑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只留下兵丁清洗着刑台上的血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提醒着人们方才发生的一切。
梁铮、秦泰、元元元以及赵彦茹,并未在刑场围观。他们悄然来到了通惠河边,正是当初打捞起那决定性布囊的河段附近。
秋风拂过河面,带来丝丝凉意,也吹散了刑场带来的血腥与喧嚣。河水依旧沉默地流淌着,仿佛亘古不变,吞噬过罪恶,也涤荡过痕迹。
秦泰望着河水,难得地发出了一声感慨:“这周承业,也算是机关算尽,心思缜密了。伪造现场,栽赃他人,处理罪证……一步步,都想得颇为周全。可惜,他终究没算过‘细节’二字,更没算过在京城周边犯案,三司联动会如此之快,查案会如此之细。”
梁铮负手而立,目光深远,接口道:“阿泰所言极是。刑案无小事,人命关天。尤其是在这辇毂之下,近京之地,每处细节,都关乎天理人心,关乎朝廷法度威严。这也正是我等查案之人,须臾不可或忘的初心。唯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方能告慰冤魂,震慑宵小,维护这朗朗乾坤。”
元元挽着赵彦茹的手臂,轻声道:“往后再遇此类涉及京郊官宦的案件,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细查不怠。绝不能让权势成为掩盖真相的屏障,也不能让任何一丝冤屈,沉沦于黑暗之中。”
赵彦茹点了点头,她的脸色还有些苍白,毕竟亲眼见证一条生命的终结,即便那是罪有应得,也难免心生波澜。她柔声道:“元娘,你说的对。医者治病,法者治心。若人心坏了,便需以律法这剂猛药来医治。只希望此案,真能如圣旨所言,‘以儆效尤’,让为官者心生敬畏,让百姓能信赖王法。”
夕阳的余晖洒在四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身后,是刚刚经历了一场雷霆审判的通州城;面前,是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与正义长河的通惠河。
“通州佥事杀妻案”至此,彻底尘埃落定。此案后被梁铮亲自整理,详细记录于《永乐刑案录》之中,成为后世司法官员引以为戒的典型案例。
它不仅记录了一桩罪行的始末,更彰显了明代司法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近京地区官员犯罪的零容忍与高效查处,体现了“明刑弼教”——通过刑罚助成教化——的司法理念,流传后世,警醒世人。
而梁铮四人,在稍作休整后,便再次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京畿之地的刑狱积案尚多,他们的使命,还远未结束。马蹄声中,带着洗刷冤屈后的释然,也带着面对未来更多挑战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