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黄氏山庄(1 / 2)

承德城外的官道旁,果然如那通州小旗官所言,早已有人等候。只见一个穿着绛紫色团花锦袍、头戴貂皮暖帽的年轻男子,正带着四五个身形健壮、眼神精悍的家丁,站在几匹高头大马旁,不住地向京城方向张望。那男子约莫二十出头,面色白皙,眉眼间带着几分浮华之气,正是黄万山的独子黄少安。

见到梁铮这队人马,黄少安立刻换上一副热络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隔着马车便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刻意拔高的殷勤:“晚辈黄少安,奉家父之命,在此恭候秦世叔、世婶大驾!世叔一路辛苦了!”

车帘掀开,梁铮并未下车,只是微微颔首,脸上没什么表情,用经过练习的、略带疏离的淡漠语气道:“有劳黄世侄久候。” 他目光在黄少安及其随从身上一扫而过,看似随意,却已将对方几人站立的方位、身形步伐尽收眼底——这些家丁,绝非普通护院,行动间隐隐带着行伍的规矩和煞气。

元元坐在车内,隔着纱帘观察着黄少安。见他虽然笑容满面,但那笑意并未深入眼底,眼神闪烁间,总带着一丝审视和算计。

寒暄几句后,黄少安亲自在前引路,车队向着黄氏山庄行去。

黄氏山庄并非建在承德城内,而是位于城西数里外的一处山坳平地。远远望去,但见一片白墙黛瓦、连绵起伏的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亭台楼阁隐约可见,气派非凡,确实符合一方望族的底蕴。高耸的院墙,气派的门楼,无不显示着黄家的财富与地位。

然而,越是靠近,越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时值年关,本该是庄园最热闹的时候,可山庄内外却异常安静,门口只有两个面无表情的壮硕家丁守着,不见张灯结彩,也听不到什么人声喧嚣。一种与这宏伟规模格格不入的冷清感,扑面而来。

马车驶入山庄大门,沿着青石板路向内行去。道路两旁栽种着耐寒的松柏,在冬日的寒风中显得苍翠却也有些萧瑟。偶尔有仆役低头匆匆走过,皆是步履轻快,目不斜视,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仿佛一个个设定好程序的木偶。更令人心惊的是,每隔一段距离,便能见到三五成群的佩刀家丁在巡逻,他们眼神警惕,扫视着过往的一切,气氛凝重得近乎压抑。

这哪里像是寻常富家翁的庄园,倒更像是一处戒备森严的堡垒。

黄少安将梁铮夫妇引至一处名为“锦瑟院”的独立院落安置。院子颇为宽敞精致,假山盆景,回廊曲折,屋内陈设更是极尽奢华,紫檀木家具,博古架上摆着珍玩玉器,炭火烧得极旺,温暖如春。

“世叔,世婶,且先在此歇息。家父已在正厅备下薄宴,为二位接风洗尘。”黄少安笑着安排,眼神却似有若无地扫过屋内陈设。

待黄少安离去,丫鬟仆役也退下后,元元仔细检查了门窗,这才压低声音对梁铮道:“夫君,这庄子好生奇怪。这么大地方,却安静得吓人,那些下人…好像都不敢大声说话似的。还有那些巡逻的,也太多了些。”

梁铮走到窗边,透过窗棂缝隙观察着外面寂静的庭院,沉声道:“嗯。黄家绝非普通的商贾之家。这戒备程度,若非心里有鬼,便是藏着极大的秘密。”

稍事梳洗后,有丫鬟来请,言道老爷已在正厅等候。

黄家正厅更是富丽堂皇,楠木立柱,大理石地面,当中摆着一桌极其丰盛的酒席。主位上坐着一位年约六旬的老者,穿着赭色福字纹锦袍,外罩一件玄狐皮坎肩,面容清癯,蓄着山羊胡,一双眼睛看似浑浊,偶尔开阖间却精光闪烁,正是黄万山。

见到梁铮二人进来,黄万山并未起身,只是坐在椅上微微欠身,脸上堆起公式化的笑容,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秦贤弟,弟妹,一路风尘,辛苦了!快请入座!”

梁铮依着秦泰的辈分和身份,略一拱手,便坦然在上首客位坐下,元元则温顺地坐在他下首。黄万山的目光在梁铮脸上停留了片刻,笑道:“一别经年,秦贤弟风采更胜往昔啊!记得十年前见你时,尚是锐气逼人的少年郎,如今已是执掌锦衣卫权柄的重臣,不怒自威,令人敬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