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圣意难测?赐婚风波(1 / 2)

晨雾还迷迷蒙蒙地笼罩着,天色透着一种朦胧的灰。苏晚已经在镜前坐了半个时辰,像是被钉在了那儿。

面前的铜盆里,水都换了三回。她的指节被泡得发白,软塌塌的,可她还在反复擦拭那枚银制柳叶簪。这簪子是顾昭上月从江南带回来的,他当时笑着说,是瞧见医馆门前老柳树抽新芽,才有了这簪子的模样。

“阿姐。” 苏小川端着一碗热粥,轻轻推开门走进来。“顾大哥在院外等了快一个时辰啦,手炉里的炭都换了三次。”

苏晚轻轻应了一声,把发簪仔细地别在鬓边。

铜镜里映出她的模样,眼尾泛着青,透着深深的疲惫。昨夜在飞檐上吹了半宿冷风,这会儿太阳穴还一跳一跳地疼,像有个小锤子在敲。

她伸手摸了摸腰间的药囊,里面装着顾昭常用的金创散。指腹隔着粗布,一下一下摩挲着,那触感,就像摸着一块能让人心安的压舱石。

顾昭站在青石板路上,身上的玄色官服被晨露浸湿,显得愈发沉重。

瞧见苏晚出来,他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在那枚银簪上,喉结动了动,像是有话要说,可最后只憋出一句:“早朝时辰快到了。”

两人并肩朝着宫城走去,脚下的靴底碾过湿润的碎石子,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

苏晚能清楚地听见顾昭衣摆下玉佩轻轻碰撞的声音,那声音和自己的心跳声,仿佛严丝合缝,像是在应和着彼此。

“陛下召你单独说过什么吗?” 苏晚突然打破沉默。

顾昭的脚步微微一顿,思索片刻后说道:“昨夜在承光阁,他就说了‘带苏姑娘来见朕’。”

“就这些?” 苏晚追问道。

“他还说……” 顾昭侧过脸,晨光洒在他脸上,眼尾那颗红痣像一滴鲜艳欲滴的血。“他说‘朕待顾卿,向来比旁人多三分真心’。”

苏晚听了,不自觉地攥紧了药囊。

她太明白帝王口中的 “真心” 是什么玩意儿了,不过就是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多算进去的一枚筹码罢了。

御书房的门今儿开得比往日都早。

苏晚和顾昭刚一进去,檀香混合着墨香就扑面而来。抬眼望去,皇帝正端坐在龙案后面,身上明黄色的衮服,上面的金线在烛火下冷冷地泛着光,刺得人眼睛生疼。

左侧站着张大人,他紧紧攥着礼部官服的补子,都快把那补子攥成一团皱巴巴的纸了。右侧有个空位,想来是给柳婉儿留的。

“苏姑娘。” 皇帝放下手中的茶盏,慢悠悠地开口。“朕听说你医馆门前的对联写着‘活死人肉白骨,医难治者方为医’?”

苏晚赶忙跪下行礼,声音清脆:“那是民女母亲所书,意在警醒医者,绝不可轻言放弃任何一个病人。”

“好一个‘不可轻言放弃’。” 皇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顾卿跟着朕都二十年了,朕也实在舍不得就这么轻言放弃他。” 说着,他用指尖轻轻叩了叩案上的折子。“礼部奏报,说柳尚书家的女儿温婉贤淑,和靖王年纪也相当。”

苏晚听到这儿,指甲不自觉地掐进掌心,疼得她微微皱眉。

她听见张大人清了清嗓子,发出一声刻意的干咳。也听见顾昭衣料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可却感觉自己的呼吸好像都停住了,耳边一片死寂。

“赐婚诏书都已经拟好了。” 皇帝说着,把折子往前推了推。“靖王娶柳氏为正妃,至于苏姑娘……” 他抬手,指了指殿角的檀木匣。“朕赐你城西一座三进宅院,再加上良田百亩,从今往后,你就不必再守着那间破医馆了。”

“谢陛下隆恩。” 苏晚突然大声开口,那声音清亮得,连檐下的麻雀都被惊飞了。

顾昭猛地转过头,眼睛瞪得老大,眼底像是翻涌着惊涛骇浪,满是不可置信。

“但民女有个不情之请。” 苏晚往前跪了半步,语气坚定。“要是陛下能答应让民女在医馆设立‘皇家医学院’,民女保证五年内为太医院输送百名合格的医正,如此,民女甘愿退居幕后。”

“荒唐!” 张大人猛地一拍桌子,直接站了起来,补子上绣的仙鹤,看着都像要被他气得振翅飞出来了。“医馆那是什么地方?草莽之地罢了!皇家医学院怎么能设在市井之中?”

“张大人可知道,医馆每天接诊的病人有百余人?” 苏晚抬起头,直直地盯着张大人那张涨得通红的脸。“外伤、痘症、难产,这些太医院瞧不上、不愿意治的疑难杂症,恰恰是最好的教学案例。民女愿意把自己二十年急诊所学,都编成文册,让医学院的学生跟着看、跟着学。”

“你不过就是个从逃荒路上来的医婆罢了!” 张大人恼羞成怒,大声呵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