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封号赐匾?旧部投诚(2 / 2)

苏晚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名单的边缘,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八百一十七个名字,仿佛看到了八百一十七条鲜活的生命。她不禁想起逃荒路上那些饿得啃树皮的孩子,想起医馆里那些满是期盼等着抓药的老人。“我需要他们帮忙重建晋州的医馆,教百姓认识药材,预防瘟疫......”

“阿姊!” 苏小川的哭喊,像一根尖锐的针,瞬间扎破了满巷的沉郁。

苏晚急忙转头,只见林氏瘫倒在门槛上,她捂着嘴的帕子已经浸满了血,那刺目的红色,如同盛开的红梅,却又如此令人揪心。

“阿娘!” 苏晚不顾一切地扑了过去,迅速伸出指尖,按在林氏的腕间。她感受到林氏的脉跳得如同擂鼓一般急促,肺里发出的痰鸣声,让她的心瞬间揪紧。

苏晚急忙扯下腰间的银针包,凭借着精湛的医术,迅速找准云门、中府二穴,将银针稳稳地刺入肉中三分。“小川,快去熬润肺汤!虎子,把暖炉搬过来!” 她一边吩咐着,一边紧紧盯着母亲的状况,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担忧。

林氏的手突然紧紧抓住她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晚晚...... 娘没事......” 话还没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血珠溅在苏晚的素色裙上,就像一朵开败的红梅,凄美而绝望。

苏晚的眼眶瞬间热得发烫,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许多画面:逃荒时,母亲用最后半块药饼换了半碗米,只为了让她和弟弟能填饱肚子;刚到京城时,母亲跪在雨里,苦苦哀求药铺掌柜赊药;昨夜,母亲还在灯下,专注地替她抄药方,灯芯烧到了指尖都浑然未觉......

“阿娘你撑住。” 她的声音忍不住发颤,但手中捻动银针的动作却愈发沉稳,“等义诊司建起来,我天天给你熬润肺膏,用最好的川贝,最甜的蜜......”

林氏的眼皮渐渐合上,手却依旧紧紧攥着苏晚的裙角,仿佛是在抓住最后的希望。

苏小川捧着药罐,心急火燎地冲了进来,药香与血腥气在医馆里交织缠绕,弥漫开来。

“苏医女。” 赵将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苏晚转头望去,只见他正捧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皮上 “战地急救” 四个字已经被磨得发白,看得出这本书经历了不少岁月的洗礼。“这是藩王府最后一位军医的手札,末将藏了三年......” 他轻轻地将书放在药案上,眼神中满是郑重,“您救过那么多将士,它应该跟着您。”

苏晚缓缓翻开第一页,墨香混合着旧纸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第一方是 “金疮止血散”,用的是三七、白及等药材,和她在现代使用的止血药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二方是 “刀箭拔毒汤”,其配伍之精妙,让她的心跳都漏了半拍......

“这是......” 她的指尖微微发颤,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失传的战地十三方?”

赵将军轻轻点头,目光中透着一丝缅怀:“当年殿下说,军医的刀,该用来救人,不该用来杀人。”

夜色渐深,四周愈发安静,医馆里的灯却依旧亮着,在这漆黑的夜里,宛如一颗温暖的明珠。

苏晚静静地守在林氏床前,手里轻轻翻着那本手札。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渐渐地积了薄薄一层。月光透过窗纸,洒在 “急救” 二字上,为其镀上了一层银边,显得格外神圣。

“阿姊。” 苏小川端着药碗,轻轻走了过来,“顾统领说,明日去看城东那处废弃的府邸。说是从前晋州商人的宅子,挺大的,适合当义诊司......”

苏晚望着窗外的雪,思绪飘远。城东的废弃府邸,她前日路过时看过 —— 门环锈迹斑斑,院墙上爬满了枯藤,一片衰败的景象。可她知道,只要铲去积雪,拆除旧墙,那里将会有穿堂风轻轻拂过,会有温暖的阳光照进每一间屋子,会有浓郁的药香飘散得很远很远。

她缓缓合上那本手札,此时,更夫敲了三更的梆子声传来,在寂静的夜里回荡。雪依旧在下,轻轻地落在匾额上,把 “活死人医” 四个字衬得愈发明亮。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