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宫闱惊变,药瓶自曝(1 / 2)

清晨,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棂,洒落在医馆后堂的案几上。苏晚静静地伫立在案几前,纤细的指尖轻轻捏着最后一颗解毒丸,那药丸散发着淡淡的药香,与晨露的潮气交织在一起,缓缓钻进她的鼻腔。她微微侧耳,便能听见前院阿水擦拭药柜发出的轻微声响 —— 那孩子总是格外用心,把铜药臼擦得锃亮,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传家宝。

“阿水。” 她轻声唤道,声音在这静谧的空间里回荡,随后将七颗青灰色的药丸小心翼翼地塞进贴身的锦囊中。这个锦囊是顾昭前日送她的,上面绣着并蒂莲,针脚略显粗拙,一看便是他那双握惯了刀的手所为,然而正是这份质朴,让苏晚心中涌起一丝暖意。

“哎!” 阿水轻快地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发梢上还沾着方才浇花时溅起的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孩子自逃荒时便一直跟着她们,历经岁月的磨砺,如今已能独自看诊寻常的风寒病症。此刻,他的目光落在苏晚腰间的锦囊上,眼尾微微收紧,透露出一丝担忧:“姑娘要入宫?”

“太后召的。” 苏晚微笑着,伸手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额发,动作轻柔而慈爱。“若我三日内没回来......” 她稍稍停顿,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从袖中缓缓摸出半块虎符,递到阿水面前。“去城南破庙找影十一,把这个给他。”

阿水的手指刚触碰到虎符,便像触电一般迅速缩回,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安:“这是顾大人的暗卫令!姑娘,是不是......”

“别问。” 苏晚将虎符强行塞进他掌心,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记着,只找影十一,别信旁人。”

这时,院外传来车轱辘碾过青石板的沉闷声响,伴随着沈嬷嬷那熟悉的声音:“苏姑娘,老奴候着了。”

苏晚最后摸了摸腰间的锦囊,转身看到阿水眼眶泛红,心中不禁一阵心疼,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给太后带了安神药,说不定晌午就能回来喝你煮的竹沥粥。”

出了医馆,沈嬷嬷正站在车旁,扶着车门等候。这位在慈宁宫当差二十年的老嬷嬷,向来做事沉稳,可今日鬓边的银簪却歪了半寸,苏晚知道,那是她紧张时的习惯动作。苏晚刚要上车,便注意到沈嬷嬷迅速地瞥了眼四周,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马车缓缓行驶在宫道上,砖缝里还凝着晶莹的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当马车行到景运门前时,苏晚清晰地听见了甲胄相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如同金属碰撞的乐章,却带着一丝肃杀之气。

“停!” 李将军的声音犹如淬了冰的利箭,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苏晚轻轻掀开车帘,只见三十余禁军整齐地横在道路中央,他们身着的玄甲在晨光下泛着冰冷的光泽,仿佛一群冷酷的卫士。李将军手按剑柄,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腰间的金牌在风中晃动,反射出刺目的光芒。“苏晚接旨!”

沈嬷嬷的手猛地攥住车帘,指节因为用力而变得苍白,仿佛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紧张。苏晚下车时,眼角瞥见她袖中露出半截明黄帕子,那熟悉的颜色和质地,正是太后常用的宫制。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李将军展开圣旨的动作刻意放慢,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查苏晚私携违禁毒物,意图不轨,着禁军即刻拘押,交大理寺严审。”

“李将军这是何意?” 沈嬷嬷的声音微微发颤,带着一丝焦急与不解。“太后还等着苏姑娘......”

“太后?” 李将军冷笑一声,目光如鹰般扫过苏晚腰间的锦囊,充满了怀疑与审视。“先查清楚她带了什么再说!” 他冲着身后的侍卫挥了挥手,语气强硬地命令道:“搜!”

就在两个侍卫上前时,苏晚神色镇定,主动解下腰间的锦囊。锦缎的触感从掌心滑过,细腻而柔软,她不禁想起昨夜顾昭对她说的话:“陆院判虽死,他背后的人不会罢休。” 此刻,她的双手正紧紧攥着锦囊的绳结,突然开口:“慢着。”

侍卫的手顿时悬在半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晚身上。

苏晚从容地将锦囊递过去,语气平和地说道:“里面是给太后的安神药,若将军要查,我亲自取。”

药瓶是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质地细腻,在阳光下透出一抹浅绿,宛如春日新发的嫩叶,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李将军接过药瓶时,能感觉到瓶身还带着苏晚的体温,那一丝温热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安神药?” 他轻轻晃了晃药瓶,瓶中传来清脆的药丸碰撞声。“既是给太后的,你先服一粒。”

“将军这是要我试药?” 苏晚的指尖轻轻划过药瓶上精美的冰裂纹,那细腻的触感仿佛在诉说着瓷瓶的故事。“也好。不过煎服更见效,我带着药碾和银针呢。” 她指了指马车上的木匣,眼中透着自信与从容。“御花园有现成的炭炉,不如当场煎煮?”

李将军的瞳孔微微一缩,似乎对苏晚的提议感到意外。他身后的禁军里,有个小校尉悄悄扯了扯他的甲带,那是催促的暗号,在这微妙的气氛中显得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