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预产期只剩最后三周。
家里的气氛悄然转变。
甜蜜的期待里,掺杂着几分如临大敌的紧张。
而这紧张的源头,毫无疑问,来自准爸爸傅怀瑾。
他变得异常忙碌。
不是忙他那庞大的商业帝国,而是全身心投入“待产大业”。
首先被卷入这场风暴的,是他的特助李铭。
这位平日里协助傅怀瑾运筹帷幄、处理数十亿项目的精英特助,如今每天超过一半的工作时间,都耗费在对接全球顶级母婴用品品牌、预约顶尖产科专家会诊、以及评估各家天价月子中心的顾问上。
最让李铭感到职业生涯遭遇滑铁卢的,是上周他被老板亲自指派,去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超级奶爸速成班”。
此刻,他拿着那份自己熬夜写就、厚达二十多页的《新生儿护理实操及理论要点总结(附详细视频链接及学习心得)》,站在书房里,心情复杂。
“傅总,这是您要的资料。”李铭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专业。
傅怀瑾接过那份堪比重要商业计划书的文件,快速扫了一眼,眉头微蹙:“实操演练部分,你都亲自上手练过了?”
李铭嘴角几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他眼前闪过自己在培训课上,对着那个柔软的假娃娃,手忙脚乱地练习换尿布、喂奶、拍嗝,被经验丰富的月嫂老师笑着纠正动作的场景。“……练了。”他言简意赅,不愿多提细节。
傅怀瑾似乎还算满意,点了点头,下达了新的指令:“很好。从下周开始,每天抽出一小时,到家里来,陪我进行模拟演练。”
李铭:“……”
他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老板,我的年薪和奖金,难道还包括扮演“模拟婴儿”和“陪练月嫂”吗?他深吸一口气,维持着表面镇定:“是,傅总。”
紧接着是家里的佣人们。
管家张妈已经被傅怀瑾叫去书房进行了三次严肃谈话。核心宗旨只有一个:确保傅太太入口的每一滴水、每一片食物都绝对新鲜安全,烹饪过程必须严格遵循营养师制定的苛刻标准,偏差不得超过百分之五。
甚至,别墅内的空气质量、饮用水纯净度、环境湿度与温度,现在都有专人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测记录,确保始终维持在医生建议的最佳范围内。
连保镖们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根本性转移。从原先的防范商业对手或潜在威胁,变成了全方位、无死角地防范一切可能靠近燕婉的“不稳定因素”。
比如天空中偶尔飞过的鸟(怕排泄物意外坠落惊扰到她),比如邻居家那只偶尔会溜达过来的、性格温顺的金毛犬(怕任何可能的冲撞),甚至连花园里那些刚刚绽放的、带着尖刺的玫瑰,都在一夜之间被移走,换成了无害的绿植。
燕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又是好笑,又是感动,终于忍不住开口:“怀瑾,真的不用这样小心翼翼,我没那么脆弱。”她试图用轻松的语气安抚他过度紧绷的神经。
傅怀瑾却转过身,一脸不容置疑的严肃:“不行。任何潜在风险,无论概率多小,都必须彻底排除。你现在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保护对象。”他语气斩钉截铁,带着在商场上惯有的决断力。
他拿起放在手边的平板电脑,熟练地点开一个界面,递到燕婉面前。
屏幕上,是一个结构极其复杂、条目细密到令人眼花的Excel表格,顶端的标题赫然是——《傅太太孕晚期及生产日全方位应急预案V3.0》。
表格里面分门别类,罗列了多达几十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例如:突然动产的不同征兆应对流程;前往医院的多条备选路线及其在不同时段的拥堵预测分析;与医院方如何实现无缝对接的详细通讯录及对接人;核心医生与护士团队的24小时轮班值守表;甚至还包括了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如特大暴雨、暴雪、台风)时的紧急预案……
每一项后面,都清晰地标注着详细的处理步骤、优先等级以及对应的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其严谨和详尽程度,几乎堪比航天中心的发射任务手册。
燕婉看得瞠目结舌。
“你……你什么时候偷偷做了这个?”她惊讶地抬起头,望向丈夫。
“昨晚你睡着之后。”傅怀瑾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角,那里带着明显的倦意,“但我总觉得还不够完善,有几个备用路线的红绿灯等待时间还需要再精确一下……”他说着,眉头又习惯性地蹙起,显然又陷入了思考。
燕婉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酸涩与柔软的情绪交织翻涌。
这个傻子。
最大的变化,是傅怀瑾彻底将他的办公大本营搬回了家。
所有非必要的外部会议一律改为线上进行。
书房的门永远敞开着,确保他能随时听到客厅里燕婉的动静。
他处理一会儿紧急文件,就会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走到客厅看看她,低声问她渴不渴,要不要喝水,饿不饿,想不想吃点什么,累不累,要不要去躺一会儿,或者有没有哪里觉得不舒服。
后来,他干脆将笔记本电脑和重要文件都搬到了客厅的茶几上。一边处理着涉及巨额资金的跨国并购案邮件,一边时不时抬眼关注着窝在沙发上看育儿书籍或温和电影的燕婉。
燕婉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带着担忧、紧张和无微不至关怀的目光,总是如影随形。
她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个被精心守护、不容有失的稀世珍宝。
这让她不禁想起从前,有一次她重感冒发烧,虚弱地给他打电话,他只冷淡地回复了一句“找医生,我这边很忙”,便匆匆挂断。如今,他把她哪怕最细微的一个蹙眉,都当作需要立刻处理的头等大事。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感慨万千。
这天下午,傅怀瑾脸上带着几分神秘,又透着几分严肃,搬来了一个不小的纸箱。
“这是什么?”燕婉放下手中的书,好奇地望过去。
傅怀瑾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箱,里面露出的东西让燕婉愣了一下——是各种各样的奶瓶。
不同国际知名品牌,不同材质(玻璃、ppSU、硅胶),不同容量(从小巧的80l到较大的260l),琳琅满目,几乎可以开一个小型展览。
“我让李铭把市面上所有评价不错的高端奶瓶都搜集来了。”傅怀瑾拿起其中一个宽口径的玻璃奶瓶,一脸认真地对着光检查,仿佛在审视什么精密仪器,“婉婉,你来感觉一下,你说宝宝们会更喜欢哪个?玻璃的材质更安全,但ppSU的更轻便耐摔?宽口径的好像更方便清洗和放奶粉,但标准口径的会不会更适合新生儿的小嘴?还有这个防胀气系统,据说很重要……”
他像个面临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生,眉头紧锁,语气充满了不确定。
燕婉看着他这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忍不住噗嗤笑出声:“宝宝们还没出生呢,你现在问我,我怎么知道他们的小嘴巴会偏爱哪一个?”
“所以才要提前做兼容性测试和风险评估啊。”傅怀瑾回答得理所当然。
接下来,燕婉就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在商界叱咤风云的总裁,开始了他的“新生儿奶瓶全面测评”项目。
他不知从哪里拿出一个全新的笔记本和一支笔,神情严肃地将每个奶瓶拆开独立包装,指挥张妈用专门的消毒锅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然后,他亲自在奶瓶里装上温度适宜的温水,一个个拿在手里仔细感受瓶身弧度是否趁手,材质触感是否舒适,轻轻挤压奶嘴测试其柔软度和弹性,观察奶嘴上的出奶孔设计是否合理,流速是否均匀……
他甚至严谨地在笔记本上分栏记录下观测数据:
“品牌A,瓶身光滑度偏高,遇水或有手汗时存在滑落风险,安全系数扣分。”
“品牌b,奶嘴模拟牙龈触感偏硬,舒适度评分较低,可能影响宝宝吮吸意愿。”
“品牌c,排气孔结构疑似存在缺陷,摇晃后可见明显气泡,有潜在胀气风险,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