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旧城改造(2 / 2)

一部分只有居住权或无证房的居民,则担心补偿过低无法安置,对未来充满焦虑。

几家早年违规扩建、甚至占用消防通道搭建铺面的住户,更是抱团形成“同盟”,声称其扩建部分为“历史形成”,要求与有证房同等补偿,态度强硬,成为最大的阻力点。

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迹其中,散布谣言,煽动抵触情绪,企图从中牟利。

一次由自治改造委员会组织的居民意见征求会上,各方吵得不可开交。那几个违规扩建的“同盟”代表,拍着桌子叫嚣:“不按我们的要求来,谁也别想拆!除非从我们身上压过去!”

场面一度濒临失控。工作组的一些年轻同志感到极大的压力和委屈。

林万骁在听取汇报后,没有责备工作人员,而是冷静地分析:“触及核心利益,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守住政策的底线,也要找到突破的支点。”

他指示:“第一,政策底线绝不能突破。对于违规建筑,必须严格依法认定,绝不允许‘违章变合法’!这是原则问题,关系到整个改造的公平性和后续所有项目的权威性。”

“第二,分化瓦解。那些有正规产权的居民是大多数,他们的诉求相对合理,要重点做好他们的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孤立极少数漫天要价者和违规者。”

“第三,司法保障和人性化操作相结合。政法委陆蔓书记那边我已经沟通好,公安、法院会提前介入,对煽动闹事、阻挠公务的行为固定证据,依法处理。同时,对于确实困难的家庭,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以通过社会救助、提供过渡房、帮助就业等方式予以帮扶。”

他特别强调:“我们要让绝大多数群众看到,政府是来讲道理、办实事的,是站在公平公正立场上的。只要大多数人理解支持了,少数人就翻不起大浪。”

策略调整后,工作组的行动更加有的放矢。他们重点走访那些通情达理的有证房居民,帮他们算清补偿账、环境改善账、资产升值账;对于困难家庭,联系民政、人社部门上门对接帮扶政策;对于那几家违规扩建的“钉子户”,则由司法、城管、消防等部门联合上门,下达法律文书,明确告知其行为的违法性质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全程录音录像。

与此同时,龙湖产业发展基金也悄然发挥作用,提前锁定了几处位置合适、价格合理的商品房源,作为改造安置的备选,确保了安置房的质量和供应。

解放村改造,这片最深的水域,已然搅动。林万骁站在指挥部的作战图前,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每一户的签约,都可能是一场艰苦的谈判;每一个“钉子户”的拔除,都可能伴随着风险。但他别无选择,唯有以更大的决心、智慧和耐心,趟过这片深水,为龙湖的城市更新,也为那数千户居民期盼已久的安居梦想,杀出一条血路。这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民心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