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镇镇长,凭借自身能力,不仅在仕途上崭露头角,更在合法的资本市场积累了如此惊人的财富?这需要何等精准的眼光、魄力和…运气?这已经完全颠覆了他对基层干部的固有印象。
这意味着,林万骁未来的仕途选择将更加纯粹,不必为五斗米折腰,更能抵抗来自金钱方面的诱惑和腐蚀。这对他的政治生命而言,是一层极其宝贵的“金钟罩”。
更重要的是,这展现出的是一种超越其年龄和职位的综合能力与远见卓识。
书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沈静脸上的笑容变得愈发真切温暖起来,那是一种放下心事的轻松。她原本还担心女儿会跟着吃苦,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夏弘文再开口时,语气虽然依旧平稳,但无形中又缓和了几分,少了一些审视,多了一丝认可:“嗯,有能力是好事。财富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方能长久。你能在年纪轻轻时就明白这个道理,很好。”
他没有再追问投资细节,到了他这个层次,深知分寸。对方既然敢如此坦然地说出来,并且强调了合法合规,其真实性便毋庸置疑。过度追问,反而落了下乘。
“部长教诲的是,我牢记在心。”林万骁恭敬回应。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沈静又关心了一下林万骁在北京的生活细节,叮嘱他注意身体。夏弘文也难得地又问了几个关于青桥镇未来发展的问题,更像是长辈与晚辈间的探讨,而非之前的考校。
又坐了片刻,林万骁见时间不早,便主动起身告辞。
夏弘文和沈静一起将他送到书房门口。 “小林,以后来北京,有空就来家里坐坐。”沈静温和地叮嘱道。 “好的,阿姨,一定。”林万骁点头应允。
夏弘文则伸出手,与他用力一握:“青桥的工作,好好干。遇到困难,多思考,多依靠组织。” “是!谢谢部长,阿姨,你们留步。”
阿姨送林万骁出大门。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胡同的夜色中,沈静轻轻关上门,对丈夫感叹道:“老夏,这孩子…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夏弘文“嗯”了一声,目光深邃,缓缓道:“是块好材料。有心性,有能力,还有…底蕴。宁宁的眼光,不错。”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肯定林万骁。
沈静欣慰地笑了:“那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夏弘文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转身往回走,淡淡地说了一句:“路还长,看他下一步怎么走吧。”
但语气中的认可与缓和,已是显而易见。
夜色中,林万骁独自走在胡同里,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今晚这看似无意间的“财力证明”,是一颗重要的砝码,稳稳地落在了夏家天平对他有利的一侧。
他成功地传达了几个关键信息:经济独立、眼光超前、行事合规、底蕴深厚。
这为他未来的道路,扫清了一个重要的潜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