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15章 【水淹大梁】彭城盐祸:这咸土带诅咒!

第15章 【水淹大梁】彭城盐祸:这咸土带诅咒!(2 / 2)

十一月十二,王翦带着一千轻骑,抵达骊山脚下。此时的骊山陵还在修建中,工地上随处可见忙碌的工匠和刑徒,玄色的秦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与远处的骊山主峰相映,显得格外肃穆。

“上将军!” 骊山陵的监工看到王翦,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您怎么来了?是不是陛下有新的旨意?”

王翦没心思跟他寒暄,直接道:“带我去看看最近运过来的封土,还有…… 人殉的墓地。”

监工的笑容僵了一下,眼神有些闪烁:“人殉?上将军说笑了,陛下早就下令废除人殉了,骊山陵用的都是陶俑,哪来的人殉?”

“少废话!” 王贲厉声喝道,手按在剑柄上,“我们已经在彭城的盐里发现了人骨粉末,与骊山封土一致,你要是再敢隐瞒,就按通敌罪论处!”

监工吓得脸色发白,连忙摆手:“将军息怒!我说,我说!是有一批人殉,不过不是陛下下令的,是…… 是昌平君之前留在骊山的工匠,偷偷埋在封土堆里的,说是用来‘镇陵’,我也不敢多问。”

王翦的眼神冷了下来:“带我们去。”

封土堆位于骊山陵西侧的山谷里,那里堆积着大量从咸阳周边运来的黄土,经过夯实后,再运往陵寝工地。监工指着一处相对低洼的地方:“人殉就埋在那里,一共二十七个,都是之前反抗的刑徒,被昌平君的人处死後,就埋进了封土堆,说是能‘固土’。”

秦军士兵立刻开始挖掘。封土很松软,一挖就塌,很快就露出了第一个土坑 —— 里面埋着三具骸骨,骸骨的姿势扭曲,显然是被活埋的,骸骨周围撒着朱砂,与彭城盐里的朱砂成分一致。墨翟蹲下身,仔细检查骸骨,发现每具骸骨的头骨上都有一个小孔,里面残留着少量黑色的粉末 —— 是骊山封土,还有一根细小的青铜针,针身上刻着楚巫的符号。

“是‘断嗣针’。” 墨翟拿起青铜针,“楚巫常用这种针插入死者头骨,再混入封土和骨灰,制作巫咒,认为这样能让诅咒的力量更强。”

士兵们继续挖掘,一共挖出二十七个土坑,每个土坑里都有三到五具骸骨,骸骨周围都有朱砂和青铜针,封土里还埋着一些陶瓮 —— 与彭城盐仓里的陶瓮一样,只是这些陶瓮里装的不是盐,而是满满的骨灰,瓮身上用楚隶刻着字,有的刻着 “刑徒”,有的刻着 “楚裔”,还有三个陶瓮上,刻着 “泗水亭” 三个字,笔画深嵌,边缘还沾着一点未清理干净的骨灰。

“泗水亭!” 王翦拿起一个刻着 “泗水亭” 的陶瓮,瓮身冰凉,刻字的地方因为常年埋在封土中,泛着淡淡的青色,“之前在陈城地道的陶俑里,预言‘汉高祖起于沛’,沛县就在泗水亭附近,昌平君把刻着‘泗水亭’的骨灰坛埋进封土,又掺进盐里,到底想干什么?”

墨翟接过陶瓮,仔细看了看刻字:“这刻字的手法与项氏的工匠一致,之前在项燕的头颅上刻《国殇》的,就是这种手法。昌平君不仅和项氏勾结,还在针对泗水亭的人,或许…… 泗水亭有他忌惮的人。”

“忌惮的人?” 王贲皱眉,“难道是那个预言里的‘汉高祖’?可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昌平君怎么会知道?”

王翦没说话,只是将陶瓮收好。他想起之前在项燕头颅里发现的陨铁,指向东海;在陈城地道里发现的竹简,预言刘邦起于沛;现在又在骊山封土的骨灰坛上发现 “泗水亭” 的刻字 ——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泗水亭,指向那个还未出现的 “汉高祖”。昌平君显然知道这个预言,他想通过巫咒盐,不仅动摇楚地民心,还想嫁祸给泗水亭的人,让秦军去追查,提前除掉这个威胁。

“把这些骨灰坛和骸骨都妥善收好,作为昌平君用巫咒害民的证据。” 王翦下令,“另外,派人去泗水亭调查,看看那里有没有异常,有没有姓刘的人,尤其是最近有异常举动的。”

监工这时哆哆嗦嗦地凑过来:“将军,那些昌平君留下的工匠,之前还在骊山陵的工地上,后来听说彭城的盐出事了,就都逃走了,说是去寿春找昌平君了。”

“寿春?” 王翦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寿春 —— 那里是楚地的重要城池,也是昌平君目前的藏身之处,“看来我们得尽快去寿春了,昌平君手里还有多少骊山封土和人殉骨灰,还会用在什么地方,都得查清楚。”

夕阳西下,骊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雄伟,封土堆上的骸骨和陶瓮,在余晖中泛着凄凉的光。王翦站在封土堆前,手里握着刻着 “泗水亭” 的陶瓮,心里清楚 —— 这场灭楚之战,已经不只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围绕预言和阴谋的暗战,而泗水亭,那个还未出现的 “汉高祖”,终将成为这场暗战的关键。

【四: 谋深计远——泗水伏笔藏变局】

十一月十五,王翦带着从骊山查获的骨灰坛和骸骨,返回彭城。此时的彭城,民心已经基本稳定,秦军分发的无盐足够百姓使用半个月,街上的商铺也陆续开门,只是百姓提到 “巫咒盐”,还是会下意识地避开,有的人家甚至把之前用盐腌制的肉都埋进了土里,生怕留下诅咒。

“父亲,寿春那边传来消息,昌平君果然在集结项氏旧部,还在寿春的盐场里,也发现了掺有封土和骨灰的盐,只是还没来得及运出去,就被我们的人截获了。” 王贲拿着密报,匆匆走进帐中。

王翦接过密报,上面写着寿春盐场的情况:盐场里有数十名楚巫,正在将骊山封土和骨灰掺进盐里,准备运往楚地的其他城池,盐场的仓库里,还发现了大量的骊山封土和陶瓮,瓮身上同样刻着 “泗水亭” 的字样。“看来昌平君是想在整个楚地散布巫咒盐,目标不只是彭城,还有寿春、下相,甚至泗水亭。”

墨翟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化验报告:“上将军,我查验了骊山封土和骨灰的成分,发现里面除了人骨粉末,还掺了少量的汞,与骊山陵地宫里的汞成分一致。昌平君不仅偷了封土和人殉,还偷了地宫里的汞,用来增强巫咒的毒性。”

“汞?” 王贲吃了一惊,“那百姓吃了盐,岂不是会中汞毒?”

“没错。” 墨翟点头,“之前病倒的百姓,除了中巫咒,还中了微量的汞毒,只是剂量不大,只要停止食用,再用甘草、绿豆熬水喝,就能缓解。但如果长期食用,就会损伤五脏六腑,真的会断子绝孙。”

王翦的脸色更加凝重:“昌平君为了赢,真是不择手段,连百姓的性命都不顾了。传我命令,立刻通知楚地所有城池的秦军,严查盐场和盐仓,一旦发现掺有封土、骨灰和汞的盐,立刻封存销毁,同时教百姓用甘草、绿豆解毒,不能再让更多人受害。”

亲兵领命而去。王贲看着帐中堆放的骨灰坛,咬牙道:“昌平君藏在寿春,我们现在就率大军去攻打,把他抓起来,让他为这些百姓偿命!”

“现在还不是时候。” 王翦摇头,“寿春是楚地的重镇,城墙坚固,昌平君又有项氏旧部和楚巫相助,我们贸然攻打,只会损失惨重。而且,我们还没找到他的主力,不知道他还有多少阴谋。”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楚地的城池:“彭城的盐祸已经解决,寿春的盐场也被我们控制,昌平君的巫咒计已经破产。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稳住楚地的民心,同时顺着‘泗水亭’的线索,找到那个预言里的‘汉高祖’,弄清楚昌平君为什么这么忌惮他。”

墨翟这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上将军,之前在骊山封土的骸骨里,发现了一块玉佩,上面刻着‘刘’字,与之前在陨石上发现的‘刘’字一致。这块玉佩,很可能是泗水亭的人所有。”

“‘刘’字玉佩?” 王翦接过竹简,上面画着玉佩的样式 —— 圆形,中间有孔,正面刻着 “刘” 字,背面刻着一个简化的 “亭” 字,正是泗水亭的标记,“看来泗水亭的刘氏,就是预言里的‘汉高祖’。我们得加快去泗水亭的脚步,不能让昌平君先找到他。”

十一月十七,王翦留下王贲镇守彭城,自己带着墨翟和一千轻骑,向泗水亭出发。队伍行至沛水岸边时,遇到一群逃难的楚地百姓,百姓们说,寿春那边传来消息,昌平君已经知道骊山封土和骨灰坛被秦军查获,正在派人去泗水亭,说是要 “清理隐患”。

“看来昌平君也在找泗水亭的刘氏。” 王翦催马加快速度,“我们必须赶在他前面,找到那个人,弄清楚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成为昌平君的眼中钉,也弄清楚,这个预言,到底会给大秦带来什么样的变数。”

沛水的水流湍急,岸边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像是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王翦望着泗水亭的方向,心里清楚 —— 这场围绕预言和阴谋的暗战,即将在泗水亭迎来新的转折,而那个还未谋面的 “汉高祖”,终将在历史的舞台上,掀起一场颠覆大秦的巨浪。他必须做好准备,不仅要平定楚地,还要应对这个来自未来的威胁,保住大秦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