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顺着士兵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具穿着锦缎朝服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尸体已经肿胀变形,但右手却紧紧攥着一个金色的盒子。他心里一动,对船夫道:“靠过去!”
战船慢慢靠近那具浮尸,两个士兵用长杆将尸体勾到船边。王翦俯身细看,那锦缎朝服上绣着魏室的龙纹,虽然被水泡得褪色,但仍能辨认 —— 这是魏王假的尸体!他示意士兵将尸体抬上船,然后蹲下身,试图掰开魏王假的手。那手因为肿胀,已经僵硬,士兵们用刀小心地割开手指的皮肤,才将那个金色的锦盒取了出来。
锦盒已经被水泡透,金线脱落了不少,但上面的龙纹还能看清。王翦打开锦盒,里面铺着一层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一块巴掌大的玉片 —— 玉片通体温润,泛着淡淡的绿光,边缘处有明显的断裂痕迹,正是和氏璧的碎片!
“果然是和氏璧!” 王贲凑过来,眼睛发亮,“父亲,这可是国宝啊!嬴政要是知道我们找到了和氏璧碎片,定会大喜!”
王翦没有说话,他拿起和氏璧碎片,放在阳光下细看。碎片的表面很光滑,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背面刻着一些细小的纹路,像是天然形成的,又像是人为雕刻的。他心里忽然想起一件事 —— 去年灭赵时,从赵王迁的宫中搜出一块同样的和氏璧碎片,当时嬴政派人将碎片带回咸阳,说是要找齐所有碎片,重铸和氏璧。可这块碎片,为何会在魏王假手里?
“拿银尖来。” 王翦对身边的亲兵道。亲兵很快递过来一根银色的细针 —— 这是军中用来验毒的银器,若遇毒,针尖会变黑。王翦将银尖轻轻戳在和氏璧碎片上,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片刻后,他瞳孔一缩 —— 针尖的位置,竟渐渐显露出一个暗红色的 “秦” 字!
“有毒?而且这‘秦’字……” 王贲也看到了,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是人为用毒刻上去的?”
王翦点点头,指尖轻轻拂过碎片上的 “秦” 字:“这毒不是普通的砒霜,而是楚地的‘血蝎毒’—— 这种毒遇银会显红色,且刻字后不易褪色。看来,有人故意在这碎片上刻了‘秦’字,想嫁祸我大秦,说我们用毒杀了魏王假。” 他抬头看向远处的楚地方向,眉头皱得更紧,“昌平君…… 一定是他。他本是楚国人,却在秦为官,如今楚国内乱,他想借魏国之死,挑起六国对大秦的不满。”
王贲咬牙道:“那我们现在就把这碎片送去咸阳,让嬴政知道昌平君的阴谋!”
“不可。” 王翦摇了摇头,将碎片重新放回锦盒,“现在没有证据证明是昌平君做的,贸然送去咸阳,只会让嬴政觉得我们在推卸责任。况且,这碎片上的‘秦’字,说不定还有别的用处 —— 你看这背面的纹路。” 他将碎片翻过来,对着阳光倾斜了一下,“仔细看,这些纹路不是天然的。”
王贲凑近细看,果然发现那些纹路很有规律,像是一条条细小的通道,纵横交错,还标注着一些微小的圆点。“这…… 像是一张地图?”
“不是普通的地图。” 王翦的目光变得深邃,“你还记得去年我们去咸阳时,看到的阿房宫图纸吗?阿房宫的地下有密道,连接着咸阳宫和骊山陵 —— 这些纹路,和阿房宫密道图的轮廓,竟有几分相似。”
【四: 暗纹藏机,玉隙窥得阿房路】
战船驶回秦军大营时,营中已经传开了 “找到魏王假尸体和和氏璧碎片” 的消息。赵高带着几个内侍,早早地在营门口等候,看到王翦的战船靠岸,立刻迎了上去,脸上堆着假笑:“上将军辛苦!陛下听闻魏军已破,魏王伏诛,还找到了和氏璧碎片,特意让老奴来看看,也好早日将喜讯传回咸阳。”
王翦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将锦盒递给赵高:“赵大人,这便是和氏璧碎片,只是碎片上有毒,且刻了‘秦’字,还请大人小心。”
赵高接过锦盒,打开看了一眼,看到碎片上的 “秦” 字时,脸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上将军多虑了,陛下英明,定会辨明是非。只是这碎片上的纹路,倒是奇特,老奴看着像…… 像阿房宫的密道图?”
王翦心里一凛 —— 赵高竟然也认识这纹路!看来,嬴政早就知道阿房宫有密道,甚至可能参与了密道的修建。他不动声色地说道:“赵大人眼尖,末将也觉得像。只是不知为何,这密道图会刻在和氏璧碎片上。”
赵高合上锦盒,将其交给身边的内侍,然后凑近王翦,压低声音道:“上将军,陛下有旨,让你尽快将碎片送回咸阳,且不可对外声张密道图之事 —— 陛下说,这密道图关系到大秦的国运,不可泄露。”
王翦点头应道:“末将遵旨。只是大梁刚破,尚有残余魏军未清,还需几日时间安抚百姓,待诸事办妥,末将便亲自将碎片送回咸阳。”
赵高笑着拍了拍王翦的肩:“上将军办事,陛下自然放心。只是老奴要提醒上将军,近日楚地传来消息,昌平君在郢都作乱,杀了楚相李园,自立为楚王 —— 陛下担心昌平君会联合齐、燕两国,对我大秦不利,让你破魏后,尽快率军南下,准备灭楚。”
“末将明白。” 王翦躬身道。
赵高走后,王贲不解地问道:“父亲,嬴政明明知道昌平君有异心,为何不先灭楚,反而让我们先灭魏?还有这密道图,为何要藏在和氏璧碎片上?”
王翦回到中军大帐,将锦盒放在案上,然后展开一张阿房宫的图纸 —— 这是他去年从咸阳带回的,上面标注着阿房宫的大致布局,却没有密道的位置。他将和氏璧碎片放在图纸旁,对着阳光调整角度,碎片上的纹路渐渐与图纸上的某些线条重合。
“因为嬴政不信任任何人,包括我。” 王翦缓缓说道,“他让我们先灭魏,一是为了断绝楚、魏联合的可能,二是想借灭魏之功,看看我是否有反心。至于这密道图,藏在和氏璧碎片上,一是因为和氏璧是天下至宝,不会有人轻易怀疑;二是因为只有找齐所有碎片,才能拼出完整的密道图 —— 嬴政想找齐碎片,不仅是为了重铸和氏璧,更是为了掌控阿房宫的密道,以防有人谋反。”
他指着碎片上的一个圆点:“你看这个圆点,正好对应阿房宫的‘天台’—— 去年我去阿房宫时,看到天台看来,那密室应该就是密道的入口。而这个‘秦’字,不仅是昌平君的嫁祸,更是嬴政的试探 —— 他想看看,我拿到碎片后,会不会将‘秦’字的事声张出去,会不会私自研究密道图。”
王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把碎片送去咸阳,还是自己留下研究?”
“送去咸阳,但要先将密道图的轮廓描下来。” 王翦从袖中取出一张薄绢,铺在碎片上,用炭笔轻轻描摹着上面的纹路,“嬴政想掌控密道,我们却不能一无所知 —— 他日若有变故,这密道图或许能救我们全家性命。”
薄绢上的纹路渐渐清晰,像一张细密的网,笼罩着阿房宫的地下。王翦看着那些纹路,心里忽然想起频阳老家的田产 —— 去年他故意向嬴政索要田产自污,就是为了让嬴政放下戒心。如今看来,这场君臣博弈,才刚刚开始。
帐外传来士兵的通报,说是清理魏宫时,发现了一本魏室的《九鼎考》,上面记载着禹王九鼎的下落,其中一鼎可能藏在楚地的云梦泽。王翦接过《九鼎考》,翻开第一页,看到上面写着一句话:“得九鼎者得天下,失九鼎者失天下。”
他抬头看向楚地的方向,目光坚定 —— 灭魏之后,便是灭楚。而这场灭楚之战,不仅要夺楚的国土,更要找到九鼎,找到所有的和氏璧碎片,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帐外的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落在和氏璧碎片上,那暗红色的 “秦” 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像是一滴凝固的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灭楚之战,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