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域湖基地的危机虽然因硒玉的共鸣而暂时解除,但墟门那持续数十小时的“低语”如同一声悠长的警钟,在每一位研究者心中回荡。短暂的欣喜过后,是更深沉的思考与更紧迫的行动。被动响应远远不够,他们必须建立一种更稳固、更主动的沟通与守护机制。
指挥中心旁新设立的“灵能协调研究室”内,羊羽、林夕、袁老以及能量学、地质学、信息工程等领域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中央全息投影上,悬浮着风域湖的三维精细模型,湖底那散发着微光的八角墟门清晰可见,其周围环绕着代表能量流动的无数光丝。
“仅仅依靠外部引导、间歇性的同源能量弥散,稳定性太差,抗干扰能力也弱。”林夕指着能量流模型,语气冷静而客观,“一旦出现未知的环境波动,或者我们自身的操作出现细微偏差,这种脆弱的‘共鸣’就可能被打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持续、稳定输出同频安抚信号,并能实时感知墟门状态的‘缓冲区’或‘共鸣场’。”
“你的意思是,在墟门周围,构建一个永久性的‘硒玉能量阵列’?”袁老立刻把握到了核心。
“正是。”羊羽接口,他的眼神锐利,带着一种经过灵觉验证后的笃定,“上次的成功证明,同源的能量是关键。我们需要足够数量、高品质的硒玉,以其自身能量场为基,在墟门周围编织一张‘灵能网络’。这张网不仅能持续滋养、稳定墟门,更能作为我们感知其状态的延伸触角,甚至……未来可能成为双向信息传递的通道。”
这个构想极为大胆。以天然矿物构建大型能量矩阵并非没有先例,但应用于墟门这种超越理解的未知物态,规模如此之大,目的如此之深,尚属首次。
“规模需要多大?硒玉的品质要求如何?”一位能量学专家提问。
羊羽沉吟片刻,通过与墟门共鸣时的灵觉反馈进行估算:“若要形成有效的、能覆盖墟门本体并具有一定冗余度的稳定场,至少需要不稳吨的上等硒玉原石。品质越高,能量频谱越纯净,与墟门的共鸣效率越好,形成的网络也越稳固。”
两吨上等硒玉!这个数字让在场不少人暗暗吸气。綦江硒玉本就稀有,上等原石更是可遇不可求。虽然之前林江那边持续有供应,但要一次性凑齐如此数量,难度极大。
“硒玉的问题,我来解决。”林夕毫不犹豫,当场接通了与林江的加密通讯。
画面中的林江,背景似乎是在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岸边,他脸上带着奔波的风霜,但眼神依旧精明强干。听闻风域湖的需求后,他咧嘴一笑,露出被晒得更黑的皮肤衬托下的雪白牙齿:“两吨上等硒玉?小妹,袁老,羽羊,你们可真是给我出难题了。綦江老矿口近年的出产,品质好的大半都被沉入风域湖湖底了……”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野路子的得意,“你们忘了四面山那三条支流了?当年为了追矿脉,我把那儿摸得门儿清。近段时间水位下降,有些河床露了出来,我带人再去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控出些好东西来!”
所谓“控”,是当地土话,指在河道里凭借经验和眼力,搜寻被水流冲下来的高品质鹅卵石状玉料。这需要运气,更需要非凡的眼力和对矿脉走向的深刻理解。
“需要多久?”袁老直截了当地问。
“给我七天!七天内,我保证把两吨上等硒玉鹅卵石,一颗不少地送到风域湖!”林江拍着胸脯保证,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显露出其魄力和对任务的势在必得。
通讯结束。研究室内,众人心中稍定。有林江这个“硒玉猎手”在,材料问题看到了曙光。
接下来的七天,风域湖基地与时间赛跑。一方面,技术团队日夜不休,根据羊羽对墟门能量特性的灵觉感知和林夕建立的精密物理模型,设计“灵能网络”的最佳构建方案。阵列的几何分布、能量场的叠加模式、与湖底环境的耦合方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和模拟验证。
另一方面,基地开始对湖底墟门周边区域进行精细化清理和准备,确保阵列布置区域平整、稳定,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第七日傍晚,当夕阳将风域湖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时,车队轰鸣着驶入基地。林江跳下车,风尘仆仆,却精神奕奕。他身后,是多个特制的、填充了缓冲材料的密封箱。
“幸不辱命!”林江指着那些箱子,声音洪亮,“两吨四面山河床里控出来的顶级鹅卵石硒玉,个头均匀,能量反应充沛!为了这批石头,差点跟一窝山猴子打起来!”他开着玩笑,但眼角的疲惫显示过程绝非轻松。
羊羽和林夕亲自上前查验。打开箱盖,只见一块块鹅卵石大小的硒玉静静地躺在其中,表面光滑润泽,在夕阳余晖下呈现出内敛的深绿色泽,指尖轻触,能感受到一种温和而深邃的能量脉动。品质果然极佳,比之他们之前使用的实验样本有过之而无不及。
“辛苦了,三哥。”羊羽郑重道谢。这些硒玉,是稳定墟门的关键,也是未来探索的基石。
“嘿,能派上大用场就好!”林江摆摆手,浑不在意。
当晚,基地灯火通明。两吨硒玉原石经过最后的清洁和能量基线检测,被分装进入特制的耐压、防腐、透波性良好的合金网兜中。每个网兜都内置了微型信标和基础状态传感器。
布置行动在次日清晨展开。多艘经过特殊改装的小型深潜工作艇悬停在湖底墟门上方。操纵员通过高清摄像头和三维声呐,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承载着硒玉的网兜,按照预先计算好的节点位置,精准投放在墟门周围的湖床上。
羊羽和林夕坐镇指挥中心主控台,通过实时传回的数据和影像,监控着整个布置过程。袁老和其他专家也在旁凝神观看。
投放过程持续了数小时。当最后一个网兜稳稳落在预定坐标,所有信标显示连接正常时,整个布置阶段顺利完成。
“所有硒玉节点投放完毕,共一百零八个主要节点,三百六十个辅助节点,覆盖墟门外围半径五十米区域。”操作员报告。
“启动基础能量场引导程序。”林夕下令。
预先埋设在湖床下的低功率能量引导器被激活,发出极其温和的启动脉冲。这不是强制激发,而是如同轻轻拨动琴弦,引导着这些硒玉自身稳定的能量场开始缓慢“苏醒”并相互勾连。
就在引导程序启动的瞬间,羊羽无需借助任何仪器,他那经过多次强化的灵觉便清晰地感知到——湖底,变了!
原本,墟门是湖底能量场的绝对核心,如同一个沉默而巨大的太阳。而现在,在它的周围,一百零八颗“主星”和三百六十颗“辅星”同时被点亮!每一块硒玉都仿佛一颗微缩的星辰,散发出与墟门同源,但更加温和、更加易于感知的乳白色灵光。
这些灵光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引导程序和林夕精心设计的阵列几何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延伸出无数纤细而坚韧的能量丝线,彼此连接、交织、共振,迅速构成了一张无比复杂、无比精妙的立体能量网络,如同一个半透明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巨大鸟巢,将墟门轻轻环绕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