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基地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突然弹出了一条来自西部山脉一个边缘“生物信标”的警报。警报级别不高,但信号特征明确:检测到一股微弱但性质陌生的灵能波动,正在以缓慢的速度渗透进入“环”的覆盖范围。
“放大该区域影像!启动高精度能量扫描!”羊羽立刻下令。
卫星和高空无人机迅速锁定了目标区域。画面显示,那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冰川地带。能量扫描图谱上,一股淡灰色的、带着明显混乱和侵蚀特性的灵能流,正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缓缓弥漫开来。其源头,似乎来自冰川底部一道新裂开的缝隙。
“是小型、自发的‘深渊’裂隙!”星脑分析员迅速判断,“能量等级较低,暂时不具备生成大型威胁生物的能力,但若不处理,其污染会持续扩散,并可能吸引周边变异生物聚集。”
若是以前,发现这种位于基地外围、相对偏远的低等级威胁,通常需要派遣一支精英小队前往清理,耗时耗力,且有一定风险。
但现在,有了“昆仑之环”,情况完全不同。
“目标坐标已锁定。能量渗透路径正在被环内生命场干扰和标记。”林夕看着屏幕上被清晰标注出来的灰色能量流,冷静地分析,“环内的生命场对这类负面能量具有天然的排斥和标记作用,使得它的动向一目了然。”
羊羽眼神锐利,他没有任何犹豫:“通知‘神光’项目组,启动低功率模式。目标,编号G-12冰川裂隙渗透点,执行精准净化!”
命令下达。这一次,“神光”系统并未全功率激发,而是以一种更加精准、能耗更低的方式运作。一道纤细但凝练的能量光束,再次从昆仑基地深处射出,跨越数十公里,精准地命中了那道冰川裂隙。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一道炽白的光晕在裂隙口一闪而逝。高精度传感器传回的画面显示,那道灰色的灵能流如同被阳光照射的冰雪,迅速消融、蒸发,裂隙本身也被高能光束瞬间熔融、封闭,杜绝了后续污染的可能。
整个净化过程,从发现到解决,不超过十分钟。没有人员出动,没有近距离接触风险,只有一道来自远方的、如同神罚般的精准打击。
主控室内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了低低的赞叹声。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防御行动,更是一次完美的体系化演练。“昆仑之环”负责感知、标记、干扰并提供稳定的发射环境,“神光”利剑则负责最终的、精准的清除。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套高效、安全、超视距的防御体系。
“环与剑,已成。”羊羽缓缓吐出一口气,看向林夕,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赏。正是她带来的生命智慧,将昆仑基地的防御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林夕回以微笑,但她的目光依旧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层层岩壁,看到了那无尽苍穹之外的威胁。
“环已初成,但还不够坚韧,覆盖范围也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她轻声道,“而且,我们证明了它在陆地上的有效性。但真正的威胁,或许更多来自天上。”
羊羽明白她的意思。那个沉默的“信号源”,那些可能存在的、来自深空的窥探者,他们的主要进入渠道,绝不会仅限于地面。
“空天领域……”羊羽沉吟道,“‘生命织锦’的理念,能否应用于那片虚无之地?”
这是一个更加前沿,也更加困难的课题。太空是真空、充满辐射、极端温度的死亡之地,常规的生命形态几乎无法存活。将依赖于生态环境的“生命织锦”投射到太空,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
“很难,但并非不可能。”林夕的眼中闪烁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挑战光芒,“生命的形态是多样的,能量的共鸣也不仅仅依赖于物质实体。或许,我们需要寻找的不是在太空中‘种植’,而是找到一种方式,将‘生命织锦’的‘信息’、那种和谐稳定的‘场效应’,通过某种载体,投射到我们需要守护的空域。就像……就像为我们的近地空间,披上一层无形的‘能量滤网’或‘灵能迷彩’。”
这个构想更加抽象,也更加宏大。它涉及到对生命场本质、灵能传递机制以及空天物理环境的更深层次理解。
“这将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研究重点。”羊羽最终拍板,“巩固‘昆仑之环’,深化‘神光’系统,同时,启动‘空天织锦’预研项目。”
文明的征途,既是力量的攀登,也是生命的绽放。他们刚刚在陆地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攻防融合,而下一片需要守护的疆域,是更加广阔无垠的星辰大海。
昆仑基地的灯火,再次彻夜长明。在群山之巅,在雪线之上,无形的生命之环与有形的毁灭之光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而在基地深处,新的智慧火花已经点燃,即将照亮通往苍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