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41章 踏上星途

第241章 踏上星途(2 / 2)

“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火箭在蓝天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按照预定弹道向东南方向飞去。不过几十秒,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明亮的光点,在身后留下长长的尾迹。

“一二级分离!”

屏幕上显示出一级火箭分离,二级点火成功的信号。大厅里响起了第一阵掌声,但很快又平息下来——大家都明白,最关键的时刻还未到来。

羊羽紧盯着屏幕上的高度和速度数据:100公里、200公里……第一宇宙速度的78%、90%、95%……

“星箭分离!”

当这简短的四个字从指挥员口中传出时,整个指挥大厅沸腾了。人们相互拥抱、握手,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羊羽感到一阵虚脱,这才发现自己刚才一直紧绷着身体。他转向林夕,看到她眼中闪烁着泪光。

“我们成功了……至少成功了一半。”羊羽说,声音有些沙哑。

林夕点点头,抹去眼角的泪水:“它已经到达了应该去的地方。现在,该看我们的了。”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预定轨道上,“龙御一号”验证星悄然脱离了火箭上面级,如同一粒投入浩瀚海洋的种子,开始了自己的使命。

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如同天使展开翅膀,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平台各系统陆续加电启动,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在轨初始化。

一小时后,风域湖基地测控中心成功接收到“龙御一号”发回的第一组遥测数据。

“平台姿态稳定,电力系统输出正常。”

“热控系统工作在设计范围。”

“各载荷单元加电自检通过。”

听着测控人员的报告,羊羽和林夕终于松了口气——卫星完好无损,已经成功在太空中“活”了下来。

但对他们而言,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在轨测试,才是真正的考验。

当晚,在发射中心举行的简朴庆功会后,羊羽和林夕立即带领核心团队搭乘专机返回风域湖基地。那里,有全国最先进的测控设备和“龙御”系统专用测试平台,将成为“龙御一号”在轨测试的主战场。

飞机上,大多数人都在补觉,连续多天的紧张工作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羊羽和林夕却毫无睡意,他们打开便携式终端,开始审阅即将进行的在轨测试方案。

“按照计划,我们先进行平台功能测试,需要三天。”林夕翻阅着时间表,“然后是载荷性能摸底测试,这部分最为关键。”

羊羽点点头:“特别是全功率发射试验,必须谨慎。能量核心的瞬时输出可能会对平台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尽管我们在地面已经模拟过无数次。”

“我建议在全功率试验前,先进行阶梯式功率测试,从10%开始,逐步提升到30%、50%、80%,最后才是100%全功率。”林夕提出一个保守的方案。

“同意。安全第一。”羊羽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丝疲惫,“还有定向精度测试,必须验证在轨指向控制是否达到设计指标。‘龙御’系统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瞄准精度。”

“我已经安排了一支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他们将处理测试期间传回的所有振动传感数据和光学监测数据。”林夕说,“通过共振微结构网络,我们应该能够实时掌握卫星平台在全功率发射时的微变形情况。”

飞机在夜空中平稳飞行,下方是连绵的云海。羊羽望向窗外,在云层的缝隙中,偶尔能看到点点灯火——那是人间的烟火,是他们誓要守护的土地。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像现代的普罗米修斯,试图从宇宙中盗取火种,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安全。”羊羽突然说。

“但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偷盗,而是创造。”林夕接话道,“我们创造的是属于自己的力量。”

羊羽转过头,看着她:“还记得我们大学时代,一起看的那部关于太空探索的纪录片吗?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星空不再遥远,因为它已经在我们心中。’”

林夕微笑:“那时觉得这话很诗意,现在却觉得它很真实——我们心中的星空,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回到风域湖基地,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在轨测试中。

前三天的平台功能测试一切顺利,“龙御一号”表现出色,各系统工作稳定,甚至优于设计指标。这给了团队极大的信心。

第四天,开始载荷性能测试。首先进行的是低功率发射试验。

风域湖基地地下指挥中心,羊羽和林夕站在主控台前,屏幕上显示着“龙御一号”的实时状态和轨道参数。

“低功率发射试验准备,功率设定10%,目标:西北综合靶场b-7区标准靶标。”测试指挥员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遍指挥中心。

“目标轨道参数确认。”

“载荷系统充能开始。”

“发射场区清空确认。”

“能量核心输出稳定。”

一系列准备就绪的汇报后,测试指挥员看向羊羽:“总指挥,请下达指令。”

羊羽深吸一口气:“执行。”

林夕按下了正式的测试启动按钮。虽然知道这只是一次低功率试验,但她的手指还是微微颤抖——这是“龙御”系统第一次在太空中激活。

屏幕上,能量核心输出功率曲线平稳上升,达到10%设定值并保持稳定。一分钟后,系统报告“发射完成”。

几乎同时,来自西北靶场的监测数据传回:“靶标b-7被命中,命中精度0.8角秒!重复,靶标已被完全汽化!”

静默了一秒钟后,指挥中心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人们相互拥抱、击掌,有些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羊羽紧紧握住林夕的手,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闪烁着自豪与欣慰的光芒。

全功率试验的成功,标志着“龙御一号”验证星全部在轨测试项目圆满完成。这颗卫星不仅成功进入了轨道,而且所有系统均工作正常,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设计值。

当晚,团队在基地食堂举行了简单的庆祝活动。羊羽站在众人面前,举杯致辞:

“今天,我们创造了历史。‘龙御一号’的成功,证明了我们多年来坚持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

他环顾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继续说道:“在我们面前,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单颗卫星无法构成‘星轨’,单种能力无法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着手部署‘龙御’星座,打造真正的天基防御网络。”

“有人问,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太空?我的回答是:因为人类未来的安全,必然依赖于我们对太空的掌控。地球太小了,小到无法容纳所有的冲突与危险;太空太大了,大到足以改变人类文明的命运。”

“为我们迈出的这一小步,”羊羽举起酒杯,“也为我们将要迈出的每一步!”

食堂里回荡着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庆祝活动结束后,羊羽和林夕再次来到基地的观测台。夜空晴朗,繁星点点。

“看,”林夕指着天空中的一个移动的光点,“那就是我们的‘龙御一号’。”

两人静静地注视着那颗缓缓移动的星星,它与其他恒星不同,那是人类意志和智慧的结晶,是守护和平的新力量。

“下一步,我们该考虑星座设计了。”羊羽说。

“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林夕回应道,“基于‘龙御一号’的在轨数据,我们可以优化后续卫星的设计,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不只是卫星设计,”羊羽目光深远,“还有部署方式。李振邦上周找我谈过,他们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空射运载系统,可以从平流层发射小型卫星,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就像美军试验的那种离心发射系统?”

“原理不同,但目标一致——让上天变得简单、快捷、便宜。”

一阵夜风吹过,带来远处桂花树的淡淡香气。林夕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头发:

“有时候,我无法相信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从实验室的概念验证,到样机,再到现在的在轨卫星……这一切就像一场梦。”

“但这只是开始,”羊羽的声音坚定而沉着,“真正的‘龙御星轨’,需要将链组成星座,试验与攻防一体。届时,我们将有能力对全球任何地区的威胁做出即时反应,形成一个真正的‘苍穹之盾’。”

“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太空工程。”

“也是最能保障和平的工程。”羊羽转身面对林夕,“这条路很长,但我们已经找到了方向。”

他们再次抬头望向星空,那颗属于他们的星星正缓缓划过天际,如同一个信使,传递着人类对和平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承诺。

在无垠的宇宙中,一粒种子已经发芽;在漫长的守护之路上,第一步已经迈出。

苍穹为砧,星海为炉,人类正在锻造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