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32章 龙御星轨

第232章 龙御星轨(2 / 2)

羊羽最终没有选择回老家,而是听从了一位老友的建议,带着林久前往西南边境省份一处尚未完全开发、游客罕至的高山湖泊——净月湖。那里没有信号覆盖,只有纯净的自然。

当他历经颠簸,站在净月湖畔时,连日来的紧绷神经仿佛被眼前澄澈如镜的湖水和环绕的苍翠雪山瞬间抚平了。空气清冷纯净,吸一口都让人觉得肺腑被洗涤过。他住在湖边唯一的、由当地牧民家庭经营的小客栈里,每日里或沿着湖岸徒步,或泛一叶小舟漂在湖心,或只是坐在客栈的露台上,对着湖光山色发呆。

最初的两天,他的大脑仿佛还停留在工作模式,总会不自觉地思考“轩辕”项目的技术难点,担忧“普罗米修斯”的动向。但渐渐地,大自然的伟力和宁静开始发挥作用。他观察水鸟掠过水面留下的涟漪,聆听松涛阵阵,夜晚仰望璀璨得不像话的银河。那些困扰他的问题,似乎被这浩瀚的星空和静谧的湖水稀释、沉淀了。他开始真正地“放空”,允许自己什么都不想,只是感受存在本身。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和灵感,反而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不是以强迫的方式,而是如同湖底悄然浮起的气泡。他第一次意识到,绝对的松弛,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更高效的“充电”。

林夕选择了陪伴羊羽身边,她放松下来后确实在静月湖边昏天黑地地睡了两天,补足了长期缺失的睡眠。然后,她开始整理自建的东西方艺术数据库,高能物理数据库,生物工程数据库,在古典艺术的静谧和现代艺术的冲击中静静思考物质与生物的演变。

但她的“休息”显然无法像羊羽那样彻底脱离。她会下意识地关注新闻,虽然避开了直接的技术信息,但国际局势的波动、一些看似无关的科技报道,总会让她联想到“普罗米修斯”和“龙御星轨”项目。她发现自己很难完全停止思考。

第三天下午,她鬼使神差地驱车来到了静月湖附近,这里是她和羊羽多次站立讨论问题的地方。夕阳下的静月湖,美丽而神秘,在远处若隐若现。

她坐在山坡上,任由微风拂面。与羊羽在净月湖的彻底放空不同,她在这里进行的更像是一种“情境梳理”。她回顾“龙行天下”项目从无到有的点点滴滴,思考遇到的每一个技术难关和解决方案。她发现,当远离了日常的繁琐和紧迫压力,以更宏观、更平静的视角回望时,许多当时觉得棘手的难题,其本质和解决路径变得异常清晰。

她想羊羽在联席会议上的力排众议,想到他在关键时刻的果断担当,也想到他偶尔流露出的、被深深隐藏的疲惫。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她心中涌动,超越了单纯的战友之情,掺杂着敬佩、信赖,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牵挂。

她的“休假”,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深潜,在宁静的表象下,是对过去工作的沉淀和对未来方向的悄然校准。

就在羊羽和林夕“休假”时,风域湖基地和相关的科研并未停歇。

在杨稼轩和李国栋的主持下,“龙御星轨”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陈明远院士的材料团队成为了焦点。那次意外获得的“有序缺陷结构”薄膜,虽然极其不稳定,但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团队放弃了追求大面积完美晶体的幻想,全力攻关如何在更实用的基底材料上,实现这种“非完美”但功能强大的涂层的稳定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实验室里,各种高温、高压、等离子体沉积设备日夜运转,数据的洪流不断冲击着理论的边界。

情报部门加强了对“捕鲸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零星的线索显示,“普罗米修斯基金会”可能正在利用其强大的海洋工程能力,在公海某些敏感区域进行着某种大型平台的改造或新建工作,其活动模式隐蔽而高效。

世界的局势,也在微妙地变化。“龙行天下”系统的低调部署,虽然未公开,但其带来的战略平衡改变,已经开始产生涟漪效应。一些靠近部署区域的摩擦事件明显减少,某些传统的军事挑衅行为变得谨慎。这种“静默威慑”的效果,初步验证了羊羽当初决策的正确性。然而,高层都清楚,这种平静之下,是更激烈的暗流涌动。“普罗米修斯基金会”绝不会甘心于被动应对。

半月时间,转瞬即逝。

羊羽林夕从净月湖返回时,皮肤被高原的阳光晒得微黑,但他们眼神恢复了往日的锐利和沉静,甚至多了一份经过沉淀后的从容。他们仿佛一块被重新淬火打磨的钢,内敛而坚韧。

林夕的气色好了很多,虽然眼神深处依旧有思考留下的痕迹,但那是一种更为澄澈和深邃的思考。她像是一块被仔细擦拭过的水晶,对光线的折射更加敏锐。

他们知道,休整时间结束,战斗即将开始。

当天下午,在基地最大的会议室,“龙御星轨”300兆瓦强激光武器系统项目攻坚启动会隆重召开。与会者包括了专项组核心成员、各分系统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的顶尖专家。

羊羽站在主席台上,身后的巨幕投影着“龙御星轨”系统的宏伟蓝图。他的目光扫过全场,经过林夕时,微微停顿,传递出坚定的信任。

“同志们!”羊羽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会场,“今天,我们正式集结,目标——‘龙御星轨’!”

他指向身后的蓝图:“‘龙行天下’为我们赢得了时间,但真正的挑战在前方。300兆瓦,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提升,它代表着能量控制技术的革命性跨越,代表着材料科学的极限突破,代表着系统集成能力的终极考验!我们将要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技术深渊,也是引领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我们的对手,‘普罗米修斯基金会’,绝不会坐以待毙。情报显示,他们的反制手段已在路上。时间,比我们想象的更紧迫!‘龙御星轨’项目,没有退路,只能成功!”

他的话语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斗志。

接着,林夕走上台,开始详细介绍“龙御星轨”项目的技术路线图、关键节点、以及各系统面临的初步挑战。她的讲解清晰、逻辑严密,不仅指出了困难,更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和并行攻关的策略。显然,她的“休假”并非完全放松,而是进行了一次高效的技术预研和思路整理。

会议从下午持续到深夜。讨论激烈而富有建设性。材料、能源、控制、光学、散热……每一个领域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技术指标,也激发了专家们迎难而上的雄心。

当会议结束时,虽然前路布满荆棘,但整个团队却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必将载入史册的伟大工程。

启动会结束后,羊羽和林夕回到了那间熟悉的指挥办公室。桌上已经堆满了“龙御星轨”项目的初步报告和技术文档。

羊羽泡了两杯浓茶,递给林夕一杯。窗外,夜色深沉,风域湖隐没在黑暗中,只有基地的灯火如同永不熄灭的星辰。

“真正的硬仗,开始了。”羊羽看着林夕,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

林夕接过茶杯,温热透过杯壁传来。她望向窗外无边的黑暗,目光却异常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柄名为“龙御星轨”的利剑,在未来的某一天,划破长空,守护黎明的到来。

“是的,”她轻声回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这一次,我们要铸造的,是真正能定鼎乾坤的国之重器。”

办公室的灯光,再次亮彻长夜。新一轮的科技攻坚,伴随着西南净月湖的星光和林夕心中沉淀的智慧,悄然启航。而远方的暗影,“捕鲸船”的轮廓,似乎也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对抗,进入了更深、更激烈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