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111章 分岔的路

第111章 分岔的路(1 / 2)

巴黎归来的飞机上,黎芳一直戴着耳机,眼睛盯着小桌板上的笔记本电脑,刻意避开与羊羽和林夕的交流。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有些过于用力,指甲与键帽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林夕透过座椅缝隙看到黎芳屏幕上是一份标着摩根士丹利字样的pdF文件,内容页面满是复杂的财务模型和数据表格。她轻轻碰了碰身旁假寐的羊羽,用眼神示意他看向前方。

羊羽微微睁开眼,目光落在黎芳的屏幕上,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掏出手机,在备忘录上打了一行字递给林夕:落地后开紧急会议。

飞机穿过云层,机舱内响起降落提示音。黎芳突然合上电脑,转身对后排的助理小王说:联系一下财务部,把过去两年的营收报表和成本分析整理出来,明天上午我要用。

羊羽清了清嗓子:所有部门的数据调用需要经过海纳总部签字确认。

黎芳的表情僵了一瞬,随即露出职业微笑:当然,我只是提前安排一下,回去就补流程。

机场到达大厅,团队成员各自散去。羊羽叫住了黎芳:一小时后,园区会议室见。

回程的车上,羊羽一直沉默地望着窗外。初秋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紧绷的轮廓线。

你觉得她会解释清楚那个信封吗?林夕终于打破沉默。

羊羽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膝盖:我更想知道她给摩根士丹利提供了什么资料。公司核心财务数据未经授权外泄是严重违规。

林夕注意到羊羽用了这个词,而不是往常的不合适欠考虑。他的声音里有一种她从未听过的冷硬。

会议室里,黎芳已经等候在那里。她换了一身利落的裤装,头发整齐地扎在脑后,面前摆着一个文件夹和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看起来像是准备进行一场商务谈判而非检讨会议。

羊羽关上门,直接切入主题:巴黎酒店门口那个人是谁?

黎芳抿了一口咖啡,不慌不忙地打开文件夹:理查德·斯通,摩根士丹利清洁技术投资部总监。他对百里画廊项目非常感兴趣,认为完全具备成为全球生态旅游独角兽的潜力。

她推过一份文件:这是他初步拟定的投资意向书,首轮注资2亿美元,估值10亿。

羊羽没有伸手去接,目光扫过文件上显眼的数字:你以什么身份与投资机构接触?

作为园区的管委会主任,我有权——

不,你没有。羊羽的声音像冰刀划过玻璃,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融资决策权在董事会,而董事会在海纳商投总部。

黎芳的脸颊泛起不自然的红晕:羊教授,我是在为公司争取机会!你知道有多少国际资本在盯着优质生态项目吗?如果等我们走完所有流程,机会早就溜走了!

林夕拿起那份意向书,快速浏览关键条款:他们要求控股51%?还要引入专业管理团队接管日常运营?

这只是谈判起点!黎芳激动地说,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可以快速复制百里画廊模式到全国,甚至东南亚、非洲!想想这能带来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羊羽突然站起身,双手撑在会议桌上:然后呢?为了规模牺牲生态标准?为了利润压缩农民分成?黎芳,这不是我们创立这个项目的初衷。

初衷?黎芳冷笑一声,羊教授,做企业不是做慈善。你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在干什么吗?他们在拿政府补贴、圈地扩张、包装上市!而我们还在纠结一棵桑树该不该砍!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林夕看到羊羽的手指在桌面上微微发抖,不知是因为愤怒还是失望。

黎芳,林夕轻声说,你还记得我们种下的第一棵桑树吗?那天下了大雨,我们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汤鸡,但没人愿意离开,因为那是新生命的开始。

黎芳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坚定:林姐,我尊重您的生态理念。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资本助力。这次巴黎峰会证明了我们的模式在国际上有多受欢迎,如果不抓住机会快速扩张,迟早会被大资本抄袭、碾压!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这里有摩根士丹利做的完整商业计划,包括五年上市路线图。羊教授,至少看一看再决定。

羊羽盯着那个银色U盘,良久才开口:你先回去吧。明天开始暂停所有对外联络工作,配合内部调查。

黎芳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调查?我为公司付出这么多,换来的就是调查?她的声音哽咽了,羊羽,你会后悔的。

门被重重关上后,会议室里只剩下空调运转的嗡嗡声。羊羽像是突然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跌坐在椅子上,双手捂住脸。

林夕默默走到窗前。窗外,落雁河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波光,游船载着欢声笑语的游客缓缓驶过。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滩。

她说的有些话并非全错。羊羽突然开口,声音沙哑,资本向来是驱利的,竞争对手也在虎视眈眈。

林夕走回桌前,轻轻按住羊羽的肩膀:但妥协的代价是什么?失去灵魂的百里画廊还值得存在吗?

羊羽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恢复生态多样性,这是初衷,也是初心,我们是不会变的。

夜幕降临后,林夕独自在资料室整理巴黎峰会的后续材料。欧盟环境署发来的合作邀请函需要尽快回复,加拿大一个环保组织也发来了考察请求。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决定去羊羽办公室找一份国际合作协议范本。

羊羽的办公室门虚掩着,里面没有灯光。林夕轻轻推开门,摸索着打开灯,却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墙上贴满了各种图表和数据,桌上摊开着十几份不同版本的发展规划,有些被划满了分怒的叉号,有些则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