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将士凯旋回归,此战既打出士气,又收获阉党的好感,至少短时间不会有来自朝廷掣肘,可以专心发展实力。而且出发前,这位大人也不小气,还附带一批粮草,足有三千石。既然是赏赐,陆羽照例命人登记在案,这个时候没有谁嫌弃粮食多。
泰州陆明,趁着各地灾荒,不断在州府各地收拢无家可归的百姓,同时在泰州附近购买田地、垦荒,积攒实力。陆家庄已经渐渐成为一座繁荣的小镇,吸引周边很多百姓来此讨生活。
至于学堂,早已传遍州县,虽然教的内容不正经,架不住费用低,而且只要肯努力童生、秀才都可以去考。
最关键的是这里能安排生计,可保收入稳定。早前不少人直接在农庄做事,还有一部分人可以去金州从军或者治民。
再不行还可以租种陆家的田地,税赋低廉,而且帮忙出面协调官府的征收,保证不被欺压。
但是陆家有一点很怪,即使放弃自家的租金,也从来不少一分官府的田赋,都是足额缴纳。本地胥吏也不敢从中谋求私利,因为那些不长眼的人,早就被知州大人送进大牢慢慢待着。
开玩笑,本身是进士出身,天子红人,岳父是巡抚,家族的姻亲也都在各地为官。这种家庭居然主动交税,减轻他的税赋压力,他身为知州欢迎还来不及,怎么会自掘坟墓。
这不才二月份,朝廷的嘉奖又下来,陆家又被赏赐田地数顷,不过他乐见其成,毕竟陆家的田越多,反而收上来的税赋越多。
这是陆羽教给父亲的主意,家里把钱花出去,把粮食留下来,陆家农庄,现在最多的就是超级大粮仓,不仅可以长时间储存,而且防水防火防蛀。
陆家快速的崛起,渐渐威胁到江南世家,特别是陆羽水师在金州的封堵。让南方不少士绅咬牙切齿,他们手上大把的物资,无法转换成黄金白银。在情况未明前,他们又不敢主动去商谈。
而且据后金传来的消息,金州不和他们交易不说,动不动还洗劫后金的部落。这些举动令这些南方的蛀虫们,无法理解,这年头有人和钱过不去。
袁可立北上镇守大同、太原二镇。上任伊始,这位老大人,首先巡视边境,了解具体情况。然后着手,整顿军武处理贪腐,上至总兵下至守备无一幸免。利用抄没的钱粮,给将士们发放粮饷。
同时清退被将领占领的良田,鼓励百姓耕种,恢复边镇的囤田,保证士兵们的粮食供应,没多长时间就获得普通士兵的拥戴。
整个边镇气象为之一新,然后就开始精兵简政,补充甲胄武器和火器,提高士兵的战斗能力。淘汰的人就地转入军屯,既保证满足自己需要,还能减少负担。
天启皇帝朱由校,收到袁可立的奏疏,逐字阅读。这才是朝之重臣,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每天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安插亲信。
大明风雨之际,需要的是解决问题和做实事的人,是增加国库收入的人。
天启皇帝随意翻看到一本锦衣卫的密奏,他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不少。泰州陆家居然放弃士大夫的特权,主动足额缴纳赋税,如今国朝困难,假如满朝文武都如此一般,根本不用年年给百姓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