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5008章 还俗名位极人臣 拒奢侈清贫自守

第5008章 还俗名位极人臣 拒奢侈清贫自守(1 / 1)

至元八年的冬至大朝会,大都大明殿内金碧辉煌。当忽必烈将《大元建国诏书》颁示天下后,突然解下随身三十年的九龙玉佩,缓步走向位列文官之首的刘秉忠。满朝朱紫屏息间,但见皇帝亲手将玉佩系于老臣腰间,声震殿宇:

朕闻周武封吕尚于齐,汉高拜子房为留侯。忽必烈执其手走向丹陛,子聪师父参帷幄三十年,定国号、建都城、立官制,今宜还俗受爵,以彰殊勋。

刘秉忠身上褪色的袈裟在蟠龙柱映照下更显素朴,他躬身欲辞:臣本邢州布衣,遁入空门二十载。今幸遇明主,敢不尽心?然既入空门,不敢慕荣利...

先生差矣!忽必烈打断话语,指向殿外新铸的大元万岁铜鼎,昔佛图澄辅石勒,鸠摩罗什事姚秦,皆以方外之身参政事。今朕统御四海,岂可使开国元勋无名为僧?说罢击掌三声,内侍捧出紫绶金印: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这场持续月余的辞让终以圣意难违告终。还俗典礼在太庙举行,当刘秉忠褪去僧衣换上蟒袍时,突然雷雨大作。他仰观天象忽有所悟,对忧心忡忡的忽必烈笑道:昔周公沐雨三握发,今臣受雨涤尘,正当为新朝效力。礼成刹那云开雾散,彩虹横贯新落成的丽正门。

位极人臣的刘秉忠却择居南城僻巷。宅院原是金代太医旧邸,除去御赐的太保第匾额,唯见青砖素瓦,院中老槐栖着数十羽白鸽。每日五鼓,他徒步经崇仁门入朝,守城士卒常见这位当朝太保在早点摊前与贩夫同坐,手捧豆粥与老农论农时。

某日大雪,中书右丞张文谦见他在深雪中踽踽独行,急命车驾相送。刘秉忠掀帘指街边冻馁流民:相公车马煊赫,何如散金济贫?遂将怀中俸银尽数施予,自己踏雪至中书省,冰凌在官靴上结满银花。此事传入内廷,忽必烈特赐暖轿,他却转赠太医局用作施诊车驾。

更令朝野震动的是他对俸禄的处置。岁末清点太保府库,司仓惊见库存不及七品县令。原来他将岁俸分为三份:三成周济邢州刘氏宗族,四成资助大都府学,余者尽数投入永定河堤防。其妻关氏取自江南,某夜含泪劝道:相公纵不念妾身,也该为儿女置办田宅。

刘秉忠取《汉书》示以疏广故事: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又开箱展示多年珍藏——非金非玉,乃是各地呈报的丰收粮穗,此方传家之宝。

他的清贫在至元十年接待安南使臣时尤为动人。当异国贡使带着象牙犀角来访,只见太保府客厅悬着《耕织图》,待客茶具竟是邢州窑粗瓷。使臣暗讽:天朝上卿何简朴如此?刘秉忠命人取来大都城模型:此城所费,半出民脂。节俭非为沽名,实恐负民。安南使惭服,归国后效仿改革官制。

在权力巅峰,他始终恪守原则:不置田产、不纳姬妾、不营私党。某日皇子真金赠其西域美女,他当即转配给军中阵亡将士之子,并书《诫子诗》曰:澹泊明心镜,清贫养道根。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

晚年他更将皇帝所赐貂裘拆解,混以棉絮制成百件寒衣分赠孤老。忽必烈巡城时见乞丐身着独特拼布袄,追问方知缘由,叹谓近侍:朕有刘太保,如唐太宗有魏征,而清俭过之。

至元十一年元宵,大都灯市如昼。刘秉忠独立丽正门城楼,见万家灯火映照太液池波光,对弟子郭守敬慨叹:昔在武安山时,惟求明心见性。今见满城辉煌,方知万家安乐才是真功德。此时南城陋巷的宅院中,他的妻子正就着月光纺纱,织机声声,仿佛在续写主人未竟的《俭德录》。

这位布衣卿相的故事,随着商旅传遍四海。当马可·波罗在回忆录中记述元朝有位宰相终身住土房时,欧洲的君主们竟以为是无稽之谈。然而在大都百姓口中,永远流传着太保夜访贫户时,门前积雪上留下的那串坚定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