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011章 功过谁评青史在 丹心一片照汗青

第1011章 功过谁评青史在 丹心一片照汗青(1 / 2)

耶律楚材溘然长逝的哀痛尚未散去,一场针对他身后清誉的风波已然暗涌。奥都剌合蛮的党羽们不甘心就此罢休,在乃马真皇后面前进谗言:耶律楚材在相位几十年,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其子耶律铸奢侈无度,皆赖贪墨所得。

此时的乃马真皇后正为国库空虚发愁,闻此言勃然大怒:速遣使查抄耶律府!若果真如此,定要追赃问罪!

奉命查抄的官员来到耶律府时,只见府门简陋,院墙斑驳。耶律铸携全家跪迎圣使,神色坦然。当查抄官员打开府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库中除了整齐堆放的书籍卷轴,竟无一件贵重物品。

这...这就是当朝宰相的府库?带队的内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又搜查了寝室,只见耶律楚材生前所用的青纱帐已经泛黄,衾被上打着补丁。书房里,十余张古琴和阮咸摆放整齐,书案上还摊开着未完成的《五经直言》手稿。唯一的,是满屋的藏书——金石拓片、古籍善本、书画卷轴,共计三千余卷。

查抄官员在给皇后的奏报中写道:...臣等遍查耶律府,唯见琴阮十余张,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别无长物。其清贫之状,令人泫然。

谣言不攻自破。乃马真皇后阅罢奏章,默然良久,终于叹道:本宫错怪忠臣矣。

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在父亲去世后,以二十五岁的年纪承袭父职。这个自幼受父亲严格教导的年轻人,在父亲的墓前立誓:儿必继父亲遗志,使仁政得行于天下。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耶律铸确实不负所托。他历任中书省参政、平章政事,最终官至中书左丞相。在任期间,他继续推行父亲的治国方略,完善赋税制度,整顿吏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修订的《至元新格》,成为元朝第一部系统的法典,其中许多条款都体现了耶律楚材宽刑省赋的理念。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追念耶律楚材的功绩,下诏追赠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在追封典礼上,忽必烈对群臣说:朕年少时,常听耶律先生讲解《资治通鉴》。今得天下,多赖先生当年奠定的基础。

这份哀荣来得虽迟,却意义非凡。这个谥号,在儒家传统中是文臣的最高荣誉。纵观中国历史,得此谥号者不过二十余人。而广宁王的封爵,更是对这位契丹族政治家一生功业的最终肯定。

后世史家在评价耶律楚材时,常将他与历代名相并列。元代学者王恽在《秋涧集》中写道:蒙古有公,犹刘汉之有萧何,李唐之有房杜。当蒙古铁骑踏遍欧亚之际,耶律楚材以一人之力,保全文明,劝止杀戮,奠定制度,实为中华文明延续之关键人物。

这段评价可谓恰如其分。萧何为汉高祖建立制度,房玄龄、杜如晦助唐太宗开创盛世,而耶律楚材在蒙古帝国初建时期所发挥的作用,确实可与这些千古名相媲美。

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进一步指出:耶律楚材之伟大,不仅在于他保全了多少生灵,更在于他为游牧民族建立的统治找到了与中华文明接轨的道路。若无耶律楚材,或许中华文明将遭遇更大劫难;正因有耶律楚材,才使得蒙古统治者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