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3507章 血染官场

第3507章 血染官场(2 / 2)

监斩官王本固端坐台上,厉声喝问:汪直,你还有何遗言?

汪直环视四周,目光扫过围观的百姓、肃立的官兵,最后定格在远处西湖的方向。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响彻整个法场:

我汪直死不足惜!只是杀我一人,东南海上再无约束,群雄并起,倭患更烈!苦了两浙百姓啊!

这番话在寒风中回荡,在场众人无不震动。王本固脸色铁青,急忙掷下斩令:行刑!

刽子手举起鬼头刀的那一刻,汪直闭上了眼睛。他的脑海中闪过一生的片段:新安江畔的少年、杭州码头的商船、平户港的徽王府、烈港的船队、还有许栋、徐惟学、毛海峰、叶宗满这些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

刀光闪过,鲜血染红了刑场的积雪。这一刻,海上枭雄的一生戛然而止,但他临刑前的预言,却像一道诅咒,笼罩在东南沿海的上空。

汪直的死讯传到舟山,毛海峰当场拔刀砍断案几,目眦欲裂:朝廷背信弃义,此仇不共戴天!

他当即自立为,率领部下疯狂报复。失去了汪直的约束,原本组织严明的海上集团顿时分崩离析。徐海、叶宗满等头领各立山头,互相攻伐。曾经秩序井然的海上商路,瞬间变成了修罗场。

嘉靖三十九年春,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台州、宁波相继告急。这些所谓的中,真正的日本人不过十之二三,大多是汪直旧部与沿海流民。他们熟悉水道,行动迅猛,比以往更难对付。

胡宗宪站在杭州城头,望着东南方向的烽火,不禁长叹:若从吾计,倭患早平矣。

身旁的幕僚轻声提醒:部堂,此话若传到京中,恐对您不利。

利弊得失,本官岂会不知?胡宗宪苦笑,只是每每想起汪直临终之言,实在痛心。杀一人而乱天下,非智者所为。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胡宗宪虽然最终平定了倭乱,但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当他用反间计促使徐海、陈东等海盗内讧时,总会想起若是汪直还在,或许只需一纸书信就能解决。

而在日本的平户,松浦隆信得知汪直死讯后,默然良久。他在平户港外的山坡上,为汪直立了一座衣冠冢。墓碑面向西方,上面刻着大明儒商五峰汪公之墓。每年都有商人和水手前来祭拜,香火不绝。

五峰先生若听我劝,留在平户,何至于此?松浦隆信每次祭扫时都会如此叹息。

更遥远的马六甲,葡萄牙商人迪奥戈·佩雷拉在酒馆里听到这个消息时,对同伴说:明朝人杀死了一个能够为他们打开海洋之门的人。从此以后,这片海域将永无宁日。

在汪直的故乡徽州歙县,族人们对他的事迹讳莫如深。县志中不见只字记载,族谱上也仅简单写着直,客死他乡。只有一些老人还在茶余饭后,悄悄讲述着那个从新安江走出去,最终称雄海上的徽州子弟的故事。

记得直儿小时候,就喜欢在江边看船。汪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每当提起这个族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后辈,总是老泪纵横,若是生在开海之时,必是另一个沈万三。

汪直的悲剧,是明朝海禁政策与民间海洋开拓冲动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产物。他既是一个追逐利益的商人,也是一个渴望认可的海疆开拓者。他试图在朝廷体制外开辟一片新天地,最终却成为了时代冲突下的牺牲品。

他的兴衰,预示着一个古老帝国在面对海洋时代来临时必将经历的阵痛。而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里,这种阵痛将不断重演,直到另一个更加惨烈的结局。

雪花依旧飘落在杭州官巷口,每年冬天都会覆盖那片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但海洋不会忘记,那个曾经试图驾驭它的徽州子弟。潮起潮落间,仿佛还能听见那句预言在浪涛中回响:

我汪直死不足惜,只是苦了两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