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004章 万里遐征:江河溯源终得证(1636-1640)

第2004章 万里遐征:江河溯源终得证(1636-1640)(1 / 2)

崇祯九年的秋霜染白南旸岐时,五十岁的徐霞客在晴山堂前举行特殊仪式。他将此前十七卷游记手稿封存于特制樟木箱,箱面镌刻“山海初证”。王孺人虽已白发苍苍,仍亲手为远游冠更换新穗,穗间编入五色丝线——象征即将探访的五岭之地。

麻叶洞烛:地底星河的测绘。

湖南茶陵的冬雨绵密如针,当地向导指着麻叶洞湍急的暗河连连摆手:“内有神龙,吐纳成雾。”徐霞客却取出防水的牛油火把,对颤抖的仆役笑道:“若遇神龙,正当问其居所水文。”

洞内穹顶垂落的钟乳石如巨兽獠牙,他每行百步便以朱砂在岩壁标记。第三日深夜,火把将尽时忽闻水声轰鸣,但见地下瀑布从三十丈高处泻入深潭。他悬绳垂降,测得水温、流速,并在《楚游日记》中兴奋记录:“此水与地面洣水声气相通,乃天地呼吸之窍。”

出洞时衣衫尽湿,却怀揣中国首张地下河系图——标注着七处伏流入口、三层溶洞结构和钟乳石生长速率。里长见图纸骇然:“先生竟把龙脉画在纸上!”他正色道:“非龙脉,乃水脉。知此可解湖广水旱之困。”

湘江血泪:一诺千里的重负。

崇祯十年二月,湘江夜航船突遇水盗。静闻和尚以身护经箱,胸口中刀仍诵经不止。弥留之际,他将染血的《法华经》放入徐霞客行囊:“贫僧西来本欲朝鸡足山……此愿唯托君矣。”

徐霞客含泪负其骨殖继续西行。在桂林休整时,他发现静闻保护的经卷中,有本《大唐西域记》夹着玄奘绘制的天竺水系图。夜宿榕湖寺,他对着经卷与骨坛喃喃:“法师护经,霞客护法师,皆是为证天地真知。”

此后一年间,他背着白布包裹的骨坛踏遍滇黔。每至险峻处,必先安置骨坛再行探路。在贵阳府夜校笔记时,他添注特别说明:“今日所记红水河河道数据,当焚抄本寄静闻法师塔前。”

漓江悟石:水滴石穿的天工。

广西扶绥的喀斯特峰林间,徐霞客首创“石灰岩溶蚀观测法”。他选取百座孤峰建立测量网格,每日记录石笋生长与水流侵蚀的关系。某日暴雨后,他蹲在白玉洞观测钟乳石滴水量,突然抚掌大笑:“得之矣!石髓滴凝,百年盈寸!”

当地土司见他在洞中铺满量具,疑心寻找银矿。他拉土司触摸石幔:“请看此石纹路,可知三万年前此地尚在海底。”又取《岭海舆图》指点:“自梧州至大理,皆此石灰岩层,若能通暗河,可解西南旱魃。”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通过对比数十个溶洞结构,提出“洞穴发育三阶段论”:青年期多竖井,壮年期成大厅,老年期现天窗。这套理论直至二十世纪仍被国际岩溶学界奉为经典。

火山的审判:腾冲地脉的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