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 > 第38章 体内经络精细化,3D模型建起来

第38章 体内经络精细化,3D模型建起来(1 / 2)

灵青盟山门一战,观天镜与能量视觉化技术初露锋芒,以近乎神话的方式击退三大元婴后期率领的联军,这个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个东域,甚至向着更遥远的地域扩散。

隔空一指,元婴俯首!

科学修仙,可视大道!

灵青盟凌皓,乃谪仙临世,执掌规则!

各种夸张的传言甚嚣尘上,将凌皓和灵青盟推向了风口浪尖,也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强大的色彩。前来投靠的修士几乎踏破了山门,其中不乏一些中小宗门的宗主、长老级别的人物,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弟子,而是带着整个宗门的未来,前来寻求合作乃至并入。

灵青盟的势力如同滚雪球般膨胀,俨然已成为东域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巨头。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凌皓,却异常冷静,甚至可以说有些忧虑。

核心实验室内,他面前的光幕上正反复播放着上次战斗的录像,特别是他动用洞虚之眼观天镜数据,干扰三位元婴修士的片段。

凌师,您还在研究这个?阿土端着一杯冒着氤氲灵气的药茶走进来,看到凌皓凝重的神色,轻声问道,那一战,我们不是赢得很漂亮吗?所有人都说您是神乎其技。

凌皓接过药茶,却没有喝,目光依旧停留在光幕上那定格的三道狼狈身影上。

赢是赢了,但赢得取巧,赢得危险。凌皓摇了摇头,指着录像中自己当时苍白如纸的脸色,你看这里,我几乎耗尽了神识,若非云逸子前辈及时相助,恐怕先倒下的会是我自己。

他切换光幕,调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曲线,那是他当时神识消耗、灵力波动以及系统负载的实时记录。

通过对‘观天镜’捕捉到的深层能量纹络进行解析,再以‘洞虚之眼’为媒介,强行干扰甚至短暂修改对方能量运行的基础规则…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在撬动天地法则的杠杆。凌皓的语气带着一丝后怕,消耗巨大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反噬风险。上次 targetg 的只是三个个体,而且他们的功法运行本就存在不少粗糙和漏洞,我才得以成功。若是遇到功法圆融无暇、或者对规则理解更深的对手,贸然使用此法,很可能引动法则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阿土闻言,脸色也严肃起来。他跟随凌皓日久,深知老师从不危言耸听。

那…我们以后不用这种方法了?

用,但必须建立在更稳固、更精确的基础上。凌皓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不能每次都指望对手有明显的‘漏洞’可抓。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够普适性地、精细化地理解能量运行的底层逻辑,尤其是…在我们自己体内。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上次为赵小明优化功法,以及为你激活混沌灵根,都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自身——这个最精密的‘能量处理系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传统的经络学说,模糊、定性,缺乏精确的量化数据和动态模型。

就像我们要修理一台最精密的仪器,却只有一张潦草的手绘示意图,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它的3d设计图,需要了解每一个零件的材质、尺寸、公差,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表现。

阿土眼睛一亮:凌师,您是说…我们要把人体内的经络,也像用‘观天镜’看外部能量一样,‘看’个清清楚楚,还要建一个…立体的模型?

没错!凌皓重重一拍控制台,光幕上瞬间切换成了一个新项目的构想图——一个由无数光点、线条和曲面构成的、正在缓缓旋转的立体人体经络模型!

项目代号:。取自内景图,但含义已截然不同。

目标:建立精确到微观级别的、动态的、个性化的人体能量经络3d模型!

如果说观天镜是向外看,那么计划就是向内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欲要掌控外部能量,必先彻底了解自身。

这个项目的难度,远超观天镜。

首先,探测手段就是一大难题。人体的经络系统,并非实体解剖结构,它更像是一种存在于高维空间、在物质世界的能量投影。寻常的神识内视,主观性强,且无法精确量化。而外部探测能量波动的手段,又很难穿透肉身屏障,直接观测到内部精细的经络运行。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无损、高精度穿透肉身,并能捕捉到经络能量特征信号的探测技术。凌皓在项目启动会议上,对核心研究团队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这听起来比观测外部灵气难了何止十倍。

或许…可以尝试‘灵犀共振’原理?云逸子沉吟片刻后开口,万物有灵,皆有其独特波动。经络作为能量通道,其波动虽极其微弱且复杂,但若能找到与之共鸣的频率,或许能像敲击音叉引起共振一样,将其‘激发’出来,便于探测。

凌皓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云逸子前辈所言极是!这正是思路之一!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多频段、可调谐的‘灵犀波发射器’,对目标进行扫描,通过分析其反馈的共振信号,来反推内部经络的结构和状态。

但如何区分不同经络、不同穴位的共振信号?它们彼此交织,如同乱麻。林风提出了技术难点。

这就需要庞大的样本库和复杂的算法了。凌皓早有准备,我们先从已知的、最基础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开始,邀请不同修为、不同体质、不同灵根的志愿者,在‘观天镜’辅助下进行外部能量观测,同时用‘灵犀波’进行扫描,建立基础数据库和信号特征库。

他看向璇玑老人:璇玑道友,您在卜算推演一道造诣极深,对于万物气机感应尤为敏锐,这信号特征的提取和归类,还需您多多费心。

璇玑老人抚须点头:义不容辞。此事关乎大道认知,老夫定当尽力。

研究迅速展开。实验室里立起了一座造型奇特的环形扫描仪——灵犀扫描阵列。志愿者们轮流进入其中,接受不同频率的灵犀波扫描。

过程并不轻松。灵犀波虽然无害,但引起体内经络共振时,会带来各种奇异的感觉,有时酸麻,有时胀痛,有时又如沐春风。反馈回来的信号也杂乱无章,如同宇宙背景噪音,需要极其精密的法器接收和强大的算力处理。

凌皓亲自担任了第一个深度扫描的志愿者。他走入扫描阵列中央,放松身心,任由那无形的灵犀波穿透身体。

启动基准频率扫描…

切换到木属性亲和波段…

尝试激发手太阴肺经共振…

随着指令下达,凌皓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手臂内侧的一条经络产生了微弱的温热感和跳动感,仿佛沉睡的河流被悄然唤醒。

阵列外,巨大的光幕上,海量的数据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系统全功率运行,开始从噪音中提取有用的信号特征。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

扫描了超过三百名志愿者,积累了如山如海的数据。研究团队不眠不休地进行着数据分析、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

进展缓慢,困难重重。人体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几乎没有两个人的经络信号特征是完全相同的。同一个人的同一条经络,在不同状态(如修炼、休息、受伤)下,其信号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林风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声音沙哑,我们想要建立一个精确的模型,但模型需要基于精确的数据,而数据的获取又依赖于我们对模型的理解…这像是一个死循环。

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焦躁和疲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