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 > 第37章 丹器结合初尝试,胶囊丹衣可控释放

第37章 丹器结合初尝试,胶囊丹衣可控释放(2 / 2)

他们首先从相对简单的喷雾包衣法开始。凌皓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滚筒包衣机,由神识精确控制喷雾量和丹丸滚动速度。最初尝试时,不是包衣太厚影响药力释放,就是太薄容易破损,或者厚薄不均。经过反复调试参数,终于成功为一批普通的“蕴灵丹”穿上了第一代芝基丹衣,实现了基础的缓释效果——丹丸在模拟胃液(灵酸环境)中的溶解时间从几分钟延长到了数个时辰!

第三阶段:智能化丹衣与胶囊系统。

基础缓释只是第一步,凌皓的目标是“可控释放”和“靶向释放”。

他尝试制作更复杂的“多层丹衣”:

· 外层:由环境敏感型灵脂构成,充当“感应器”和“保险”。只有当感受到吞噬体特有的高频寂灭能量场时,外层灵脂才会发生相变破裂。

· 中层:由改性蚕丝蛋白构成,具有一定的延时效果,确保外层破裂后,药物不会立刻全部释放。

· 内层(直接接触药芯):由纯芝胶构成,实现最基础的缓释。

同时,对于Vt-1这种需要持续微量释放的情况,凌皓设计了“微胶囊”系统。将Vt-1的有效成分分散在灵脂基质中,然后制成无数个微米级的胶囊。这些微胶囊可以混入营养液中,通过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由于Vt-1对正常组织惰性,它们会像“幽灵”一样漂浮,只有遇到吞噬体时,其外壳才会因能量场感应而缓慢降解,释放出Vt-1进行寄生干扰。这相当于在苏婉晴体内布下了一张无形的“智能地雷阵”!

第四阶段:初步活体测试。

谨慎起见,凌皓首先在那些用于实验的“月影虫”身上进行了测试。给它们喂食包裹了无害染色剂的、具有ph响应丹衣的“示踪丹”。通过显微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丹衣在虫子体内特定部位(不同部位ph值不同)溶解,释放出染色剂。靶向释放的概念得到了验证!

随后,他制备了极其微量的、包裹着Vt-1的微胶囊,混入苏婉晴的营养液中。

监测数据显示,Vt-1微胶囊成功进入了她的循环系统,并且,在靠近祖窍吞噬体区域时,部分微胶囊的信号开始减弱,同时伴有微弱的Vt-1活性信号释放!智能给药系统首战告捷!

虽然目前只能实现相对简单的环境响应释放,距离真正的“精准靶向”还有差距,但“丹器结合”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丹药不再是一颗“炮弹”,而变成了拥有一定“智能”的“精确制导武器”!

青岚宗的炼器师们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再到现在的惊叹不已。他们从未想过,炼器之术还能应用到如此精微的领域,与丹道结合,产生如此奇妙的效果。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凌皓将丹衣制备技术、微胶囊封装技术等关键工艺,同样视为重要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整理和保密。

现在,他手中拥有了更多的武器:

· 缓释丹:用于平稳补充生机。

· 环境响应丹:预备用于未来对吞噬体的精准打击。

· Vt-1微胶囊:用于持续渗透干扰。

治疗的拼图,正在一块块凑齐。科学的精密控制,正一步步渗透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

然而,就在凌皓准备根据初步成功,扩大Vt-1微胶囊的试用剂量时,静心苑外,来自药王谷的暗流,似乎变得更加汹涌了。一场针对凌皓本人和这些新兴技术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但凌皓无暇他顾,他的全部心神,都系于那下一步关键的临床决策上。是继续加大Vt-1的剂量,观察其累积效应?还是开始准备“负活性酶”的精准打击方案?每一个选择,都关乎着一条年轻生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