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 > 第37章 丹器结合初尝试,胶囊丹衣可控释放

第37章 丹器结合初尝试,胶囊丹衣可控释放(1 / 2)

“灵源重塑”计划为攻克稀有药材瓶颈提供了长远而充满想象力的解决方案,但苏婉晴的病情刻不容缓。凌皓需要能在短期内应用于临床的、更精准的给药策略。无论是Vt-1的微量渗透,还是未来可能使用的“负活性酶”的精准打击,都要求药物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剂量释放。传统丹丸一口吞下、药力自行扩散的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治疗需求。

这促使凌皓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领域——剂型革新,或者说,丹器结合。他要将炼器的精密控制理念,与丹药的药效核心相结合,创造出智能化的给药系统。

灵感来源于现代药物制剂中的“缓控释技术”和“靶向给药”,尤其是“胶囊”和“微球”的概念。凌皓设想:能否给丹药穿上一件特殊的“外衣”(丹衣),这件外衣可以控制丹药在体内的溶解速度,甚至能够感应特定环境(如吞噬体附近的特殊能量场)才破裂释放?

“这已不仅仅是炼丹,而是在炼制一种微型的‘法器’。”凌皓对参与此项目的青岚宗炼器师们解释道。

这个想法让习惯了大开大合炼制飞剑法宝的炼器师们面面相觑,给丹药穿衣服?还要能控制?这比炼制绣花针还精细!

但凌皓有他的优势:对材料科学的理解,以及对微观结构的掌控力。他将这个项目命名为“精准给药平台”,并分为几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材料筛选与丹衣制备。

首要任务是找到合适的“丹衣”材料。这种材料需要满足:

1. 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

2. 可调控的溶解性:能在特定条件下(如时间、ph值、酶、特定能量场)溶解或破裂。

3. 良好的成膜性:能形成均匀、致密的薄膜包裹丹丸。

4. 灵能通透性:不能完全隔绝药力,需要允许药力缓慢释放或感应外界环境。

凌皓带领团队测试了数十种天然和合成的灵性材料:

· 灵植胶类:如“玉髓芝”提取的芝胶,成膜性好,但溶解性不易控制。

· 灵虫分泌物:如“七彩灵蚕”的蚕丝蛋白,生物相容性极佳,可通过处理改变其降解速度。

· 矿物薄膜:如极薄的“水云母”片,稳定性好,但对灵能阻隔性强。

· 合成灵脂: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特定结构的脂质体,具有很好的自组装成膜能力和响应性。

经过大量实验,他们初步筛选出几种有潜力的材料:芝胶(作为基础成膜材料)、改性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一定的ph响应性)、以及一种特殊的环境敏感型灵脂(其结构能在特定能量场频率下发生相变,导致破裂)。

第二阶段:丹衣成型工艺探索。

如何将选定的材料均匀、完整地包裹在丹丸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坚韧的“衣服”?这需要精细的工艺。

· 喷雾包衣法:将丹衣材料溶解成溶液,用微型的灵能雾化喷头,在丹丸滚动过程中均匀喷涂,层层叠加。此法易于控制厚度,但对喷雾均匀度要求极高。

· 浸渍包衣法:将丹丸浸入丹衣材料溶液中,然后取出干燥。此法简单,但厚度不易控制,容易不均匀。

· 静电吸附包衣(凌皓提出的创新想法):让丹丸和丹衣材料微粒带上相反电荷,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微粒均匀附着在丹丸表面,再通过加热或灵能处理使其熔融成膜。此法理论上能实现极均匀的包衣,但技术难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