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感觉到了渐渐升起的凉意
秦军的攻势愈发凌厉。
一度把战线往前推。
差一点进入北都的范围。
最后都因为魏武增援抵达,把战线打了回来。
古代的大型战役,因为武器和通讯落后的原因,技术含量并不高。
最直接的表现是,哪个区域战争失利,就往哪个区域增派兵力。
如果还打不赢,那就是增派的人数不够多。
加倍!
军都山距离北都不到两百里路。
魏武根本不存在什么后勤补给的压力。
跑的快的民夫,一天就能把粮食物资运到前线。
只有黑甲军需要通过狭长的山路运输物资。
土木学生每天都过得心惊胆颤。
生怕哪天就出现塌方。
物资遗失倒是没什么,要是出现人员死亡,恐怕要被军法处问责。
但是道路负荷压力太大,也能说的过去。
好在一个夏天的雨水都没能冲掉这豆腐渣工程。
还得多亏那几十头幸存下来的战象。
每天都要拉着石碾加固山路。
偶尔还需要搬运钢条,用来插桩,避免水土流失。
植物学院的生物防治起到了不小的帮助。
野草种子撒满道路两旁。
让雨水的侵蚀减小许多。
也让后勤保障没有出现问题。
三条道路,均相安无事的渡过了危险的夏季。
只要秋季最后一场雨结束,冬天的山路会冻成钢铁一样坚固。
别说塌方,就是用矿镐都难以挖开。
但是第二年化冻,这三条道路就彻底废了。
所以秦军的时间并不多。
而且冬季确实给宁盛带来极大的压力。
这不是暴打原始人的游戏。
而是两个超级帝国的生死对决。
尤其是魏武还占据主场优势。
兵力遥遥领先,人口也遥遥领先。
秦军已经轮战好几次,瘸腿的伤兵都重新上阵了。
魏武还有新兵抵达战场。
这见鬼的战争怎么打。
说实话,他现在是真打算把一部分兵力调到古北口,喜峰口和山海关了。
只是时间已经来不及这么做。
而且自己已经是秦军主帅。
再和以前一样兵行险招,一个不慎,会害死三军。
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万一军队遇袭,自己还要救援。
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军都山正面交战还大。
还不如死磕这里,不是打崩魏武的士气。
就是被魏武重新驱赶回军都山。
如果大雪落下之前无法结束战争。
宁盛会考虑退回山区,留下一部分人,剩下的进入东夏国的城池躲避寒冬。
明年再战,也让士兵获得休整的时间。
只是黑甲军可能不会同意。
他们都是狠人。
冬季敢打高原,还大获全胜的军队,从文字诞生有记录开始,只有黑甲军这一支。
别说下雪,就是下冰雹他们也不会退。
当初不是风谷镇基础设施不够。
没办法一口气吞掉魏武。
燕山根本挡不住他们。
连自己都能带人打上燕山城墙,黑甲军更不必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