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军都山之战(五)(1 / 2)

残阳如血。

映在大地上,将真正的猩红覆盖淡淡的金色光辉。

双方的士兵从平淡杀到仇恨,又从仇恨归于平淡。

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

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中没有任何价值。

本来就没有累世的仇恨,说不上真的你死我活。

都是为了各自的诉求罢了。

长达数月的绞杀,每活下来一场战斗,就能晋升一级。

战争是士兵最快的出头机会。

当然也是最看天意的时候。

九万先锋军离开风谷镇,在燕山攻城已经折损了一批。

到了现在,原来的九万人已经不足三分之一。

好多人睡醒第二天,发现往日好友的床铺已经换上了新的面孔。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

也不知道这场战争的意义。

不管是北境三州,还是西域和海外,都有着无数可供耕耘的土地。

秦军大部分人都在书院有过求学的经历。

不管时间长短,基本全员完成了学前教育。

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

而先锋军不止是秦军的精锐,在学院也是出类拔萃的一批人。

他们的学习时间更长,也诞生了基本的个人意识。

已经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封建社会的认知困境。

如果张渔歌是一个贪恋权力的野心帝王。

那争霸中原是他们必须经历的过程。

但是并不是这样。

在风谷镇流血事件之前,张渔歌还是很亲民的。

日常经常能看见他出门找自己的爱马百吨王。

一人一马在大街上追打的时候也不少。

醉醺醺的百吨王总是避让不及。

虽然没有撞到人,但是各种摊位和房子都是受害的重灾区。

时候黑甲军赔偿都是往高里给。

从来没有摆过什么架子。

这在历史各个朝代都是极少的事情。

皇帝就是皇帝。

即使怜悯百姓,也绝不会放下身段走到民间。

而张渔歌不但偶尔会开设课程,还会发明很多便民的设施。

最早的水力机,奠定了风谷的原始工业基础。

张渔歌离经叛道的课程,让很多学长改变了自己的意识形态。

重新认识了自由,也重新定义了权力。

当然,也埋下了祸根。

张渔歌不热衷权力,但是却嫉妒憎恨被人抢夺。

程清河院长离世之后,张渔歌就再也没有进入大众视野。

除了那一匹肥马依旧出入酒楼大吃大喝。

失败之后总结,这是张渔歌亲自教的。

他们总结了。

也发现自己错了。

就像一个人不在意钱财,不代表你可以去抢来用。

或许用一个更平和的方式去做,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

他们不但害死了院长,还把整个风谷镇拖入血海之中。

不少醒悟过来的学生,无法原谅自己犯下的过错。

申请离开了风谷镇,前往艰苦的婆罗洲,或者其它的海外基地。

希望能救赎自己的罪孽。

剩下的加入了秦军。

最后基本都在先锋军里汇合了。

现在的先锋军已经说不上对张渔歌有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