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马里博港的晨光刚漫过码头的铁皮棚屋,史国栋就踩着沾着露水的碎石路,快步走向停在路边的皮卡车。
副驾驶座上的约瑟夫早已等候多时,这个土生土长的苏里南人摩挲着手里的荷兰语报纸,眉头紧锁:“史总,昨晚央行又发布公告了,苏里南元兑美元汇率又跌了3个点,咱们上周赚的那笔钱,再不动手就真成废纸了。”
史国栋扯了扯被雨林湿气浸得发潮的衬衫,沉声道:“我知道,所以今天必须把所有现金都换成实物。联系好的牧场主那边怎么样了?”
他话音刚落,后座的翻译小李就递过来一杯还冒着热气的速溶咖啡,插话道:“史总,老范那边说好了,300头羊、200头牛,今天下午就能装车。就是他担心咱们付不出美元,想让咱们用火锅底料抵一部分账。”
“胡闹!”史国栋拍了下方向盘,“告诉他,按昨天谈好的价,苏里南元结算,我们现场清点现金,他要是不同意,咱们就去日计里大区找别的牧场主。现在这行情,有的是人选。”皮卡车在坑洼的公路上颠簸前行,车窗外闪过成片的芭蕉林和挂着荷兰国旗的殖民风格建筑,偶尔能看到穿着彩色衣裙的印第安人背着竹篓走过,他们的眉眼间竟与中国人有着几分神似。
这是史国栋带着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拓展团队来苏里南的一个月。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原本信心满满,毕竟火锅在国内火遍大江南北,凭着独特的麻辣鲜香,征服这个人口只有65万的小国应该不在话下。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苏里南经济凋敝,2024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9.1%,老百姓手里的钱攥得极紧,即便首都帕拉马里博的三家火锅店口味正宗,生意也只能勉强维持。
“史总,你看那边!”约瑟夫突然指着路边一群正在搭建茅草屋的印第安人,“他们是丛林黑人的一支吗?怎么看着和我们平时见的不太一样?”史国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个印第安青年正合力抬着一根粗壮的原木,他们的肤色偏黄,鼻梁挺直,确实和非洲裔的丛林黑人差异明显。
“那是美洲原住民,苏里南的印第安人部落。”小李解释道,“我查过资料,有传说他们的祖先可能来自亚洲,说不定和咱们中国人还有渊源呢。”史国栋心中一动,放慢了车速:“停车,我去问问。”
他下车走近人群,一个戴着羽毛头饰、皮肤黝黑的老者警惕地迎了上来,用苏里南语说了一串话。约瑟夫连忙上前翻译:“他问你是谁,来这里做什么。”史国栋笑着递过去一包从国内带来的牛肉干:“我是中国人,开火锅店的,想找些人帮忙干活,给的工钱比当地工厂高。”
老者接过牛肉干,分给身边的年轻人,眼神缓和了许多:“我叫塔卡,是这个部落的族长。我们部落的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很多人只能靠打猎为生。但我们不懂你们的火锅,也不会做你们的生意。”史国栋眼睛一亮:“没关系,我可以教你们。包吃包住,还能学手艺,学会了之后,甚至可以自己开火锅店。”
塔卡沉默了片刻,指了指不远处一个瘦弱的青年:“那让阿明先去试试吧,他是部落里最聪明的孩子,还跟着传教士学过荷兰语。”
史国栋看向那个叫阿明的青年,他约莫二十岁年纪,眼神里透着一股倔强和好奇,连忙点头:“好,明天让他到帕拉马里博的总店来报到。”
回到皮卡车里,约瑟夫不解地问:“史总,咱们自己的员工都快养不起了,为什么还要招印第安人?他们连基本的服务礼仪都不懂。”
史国栋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印第安部落,沉声说道:“你不懂,现在苏里南的经济形势,单纯靠开火锅店根本赚不到钱。这些印第安人虽然贫穷,但他们在乡村地区有很广的人脉,要是能把他们培养起来,咱们的火锅生意说不定能打开新局面。而且,我总觉得他们和咱们中国人之间,有某种特殊的联系。”
接下来的日子,阿明成了川渝味道火锅店的学徒。他学得很快,不仅迅速掌握了火锅底料的调配和食材的处理方法,还能熟练地用荷兰语和顾客交流。
史国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又陆续从塔卡的部落里招了十几个年轻人,分别安排到三家店里学习。
这天晚上,史国栋正在店里核对账目,阿明突然拿着一张泛黄的羊皮纸跑了进来,激动地说:“史总,你看这个!这是我们部落世代相传的图腾,和我在你办公室看到的中国龙图案,竟然有几分相似!”史国栋接过羊皮纸,只见上面画着一个长着蛇身、鱼鳞、鹿角的生物,虽然线条简陋,但确实和中国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太不可思议了!”小李凑过来看了一眼,惊呼道,“史总,说不定真像传说中说的那样,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中国!”
史国栋摩挲着羊皮纸,若有所思:“或许吧。阿明,你们部落里还有类似的传说吗?”阿明点点头:“族长说,我们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东方,那里有奔腾的大河和巍峨的高山,他们是为了寻找新的家园才来到这里的。”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史国栋脑海中萌生。他召集团队成员开会,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现在苏里南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我们赚的苏里南元根本留不住。不如我们干脆放开手脚,培养印第安人自己开火锅店,我们只负责提供底料和食材,收取加盟费。这样一来,我们既能扩大规模,又能把风险转移出去。”
约瑟夫皱起眉头:“史总,这太冒险了。要是他们学会了技术,翻脸不认人怎么办?到时候我们不仅赚不到钱,还会失去市场。”
史国栋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把握。这些印第安人淳朴善良,而且他们对自己的祖先来源充满好奇,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和他们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再说,火锅底料的核心配方掌握在我们手里,他们就算想独立,也离不开我们的供应。”
计划很快付诸实施。史国栋从国内引进了一批火锅底料生产设备,在帕拉马里博郊区建立了一个加工厂,专门为印第安人开的火锅店供应底料。
同时,他还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塔卡部落的年轻人开设自己的火锅店。阿明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瓦尼卡区开了一家分店,凭借着正宗的川味和亲民的价格,生意异常火爆。
消息很快传遍了各个印第安部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上门来,想要学习火锅技术,开设自己的火锅店。史国栋来者不拒,只要愿意遵守加盟规则,他都全力支持。短短一年时间,川渝味道火锅在苏里南的分店就从最初的3家扩展到了16家,其中13家都是印第安人经营的。
这天,史国栋正在底料加工厂检查生产情况,约瑟夫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色凝重:“史总,不好了!最近新开的几家印第安人火锅店,竟然开始自己研制底料,而且他们对外宣称,火锅是印第安人传统美食,根本不是来自中国!”史国栋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跟着约瑟夫来到一家新开的分店。
走进店里,只见墙上挂着印第安人的图腾,服务员穿着传统的印第安服饰,菜单上也印着“印第安特色火锅”的字样。史国栋找到这家店的老板,一个叫卡鲁的印第安青年,沉声问道:“卡鲁,你这是什么意思?火锅明明是中国的美食,你怎么能说是印第安人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