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岛的红汤在沸腾,迈克尔在史国栋安排下,在圣卢西亚开拓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
“迈克尔,这事儿非你不可。”迈阿密的海滨办公室里,史国栋指尖叩着摊开的世界地图,红笔圈出的圣卢西亚像颗镶嵌在加勒比海的绿宝石,“6家店,川渝味道的鱼羊鲜,三个月内要落地。″
迈克尔捏着地图边角,指腹摩挲着那片标注“火山岛国”的区域,眉头拧成疙瘩:“史总,我跑过北美、欧洲,可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中部?连当地人吃不吃辣都不知道,更别说鱼和羊一锅煮了。”他刚结束东南亚的拓店任务,晒黑的皮肤还带着椰香,此刻却满是疑虑。
史国栋往咖啡里加了两块方糖,蒸汽模糊了他眼底的疲惫——非洲的门店刚突破30家,亚洲的供应链还在调整,确实抽不开身:“你忘了?三年前纽约那家快倒闭的中餐馆,是谁把川味火锅做成年流水两百万的?你懂当地人的胃,更懂怎么让他们接受‘陌生味道’。”他推过一个文件袋,“圣卢西亚18万人口,每年游客超百万,旅游业是支柱。当地人爱吃海鲜、爱热闹,鱼羊鲜的鲜字,正好对上他们的胃口;红汤的辣,能配得上加勒比海的阳光。”
迈克尔打开文件袋,里面除了圣卢西亚的风土人情资料,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史国栋年轻时在重庆火锅店的留影,举着油碟笑得一脸灿烂。“我终身没去过圣卢西亚,”史国栋声音放柔,“但我信你。启动资金无上限,人员、食材供应链我来协调,你只管冲。”
迈克尔盯着照片看了半分钟,突然起身:“行。但我有个要求,门店必须保留川渝火锅的烟火气,不能为了迎合当地口味改得四不像。”
“就等你这句话。”史国栋伸出手,两人的手掌重重相握,“下周一,直飞圣卢西亚首都卡斯特里。”
初抵卡斯特里:陌生的“味觉战场”
卡斯特里的机场小而精致,走出航站楼,湿热的风裹着海水的咸味扑面而来,远处的莫基米山笼罩在薄雾中,火山岩铺就的道路两旁,凤凰木开得如火如荼。迈克尔拖着行李箱,身后跟着刚从国内调来的厨师长老周——一个做了三十年川渝火锅的重庆汉子,腰间总别着个装满花椒的小罐子。
“这地方美得像画,就是太热了。”老周擦着额头的汗,忍不住抱怨,“咱们的红汤锅底,在这温度下会不会没人吃?”
迈克尔笑了笑,指着路边一家排着长队的海鲜摊:“你看,当地人连正午都在吃热炒,不怕辣,就怕不够味。”他拦住一个背着帆布包的年轻姑娘,用英语问道:“您好,我是来开餐厅的,想问问你们平时爱吃什么口味的食物?”
姑娘叫艾拉,是圣卢西亚大学的社会学学生,眼睛亮得像海边的星:“我们爱吃咖喱、烧烤,还有用椰子奶做的炖菜,越浓郁越喜欢!不过中餐馆很少,大多是美式中餐,甜腻腻的,不好吃。”
“如果有辣辣的、鲜鲜的火锅,里面有鱼和羊肉,你会愿意试吗?”迈克尔追问。
艾拉歪着头想了想:“鱼和羊肉一起煮?从没试过!但听起来很特别,我和我的朋友们肯定会去打卡。”她主动提出当向导,“卡斯特里的市中心、维吉海滩、罗德尼湾这三个地方游客最多,本地人也常去,适合开餐厅。”
坐上艾拉的小车,沿着海岸线行驶,蓝色的海水与绿色的山峦相映成趣。迈克尔一边观察沿途的商铺,一边问道:“艾拉,这边租商铺麻烦吗?有没有什么禁忌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租商铺不难,但要找靠谱的房东。”艾拉熟练地避开一个减速带,“我们国家大多是英联邦法律,合同要写清楚,还有餐饮执照,需要卫生部门和旅游部门双重审批。对了,当地人很看重环保,不能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老周在旁边嘀咕:“不用一次性餐具好办,咱们用陶瓷的。就是这食材,鱼和羊能买到新鲜的吗?”
“鱼肯定没问题!”艾拉指着远处的渔港,“每天清晨都有渔船靠岸,金枪鱼、红石斑、鲷鱼应有尽有。羊肉的话,本地有牧场,不过品种可能和你们国内不一样,需要试试口感。”
当天下午,他们在市中心看中了一间临街商铺,层高足够,窗外就是殖民时期的老建筑,位置绝佳。房东是个名叫乔治的老爷子,穿着白色亚麻衬衫,手里拄着拐杖:“年轻人,你要开什么餐厅?”
“川渝火锅,先生。”迈克尔递上提前准备的火锅图片,“用特制的汤底,煮新鲜的鱼和羊肉,还有各种蔬菜。”
乔治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摇了摇头:“鱼和羊肉一起煮?太奇怪了。我在这里住了六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吃法。”
“正因为没见过,才值得一试呀。”迈克尔笑着说,“您看,卡斯特里每年有那么多游客,他们都想体验新鲜事物;本地人也需要不一样的口味。如果生意好,您的租金也能跟着涨,不是吗?”
老周适时插话,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补充:“我们的火锅,辣的不燥,鲜的不腥,还有不辣的汤底,老人小孩都能吃。”他从包里掏出一小包自制的火锅底料样品,“您可以带回家试试,用热水冲开,煮点蔬菜就能吃。”
乔治接过样品,犹豫了一下:“好吧,我给你们一周时间考虑,租金每月3500美元,押三付三。如果你们真能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我很乐意把商铺租给你们。”
离开商铺时,老周有些担心:“这老爷子看着不太情愿,会不会变卦?”
“放心,他只是好奇又谨慎。”迈克尔信心十足,“等他尝到火锅的味道,肯定会同意的。接下来,咱们先找食材供应商,再去办理执照。
第二天清晨,迈克尔和老周跟着艾拉来到卡斯特里渔港。天刚蒙蒙亮,渔船已经陆续靠岸,渔民们吆喝着叫卖,银闪闪的鱼堆成了小山。
“老板,这红石斑怎么卖?”迈克尔走到一个渔摊前,指着一条足有两斤重的石斑鱼问道。
摊主是个黝黑健壮的男人,名叫马库斯,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15美元一磅,新鲜得很,刚从海里捞上来的。”
老周伸手摸了摸鱼的鳃,又捏了捏鱼肉,对迈克尔点点头:“肉质紧实,新鲜度没问题。”
“我们要长期采购,每天至少需要20斤红石斑,还有金枪鱼和鲷鱼。”迈克尔说,“能不能给个批发价?”
马库斯挑眉:“长期采购?你们要这么多鱼做什么?”
“开火锅餐厅,煮鱼吃。”老周比划着涮煮的动作,“你的鱼新鲜,我们的汤底好,肯定能卖得火。以后生意好了,还会多进你的货。”
马库斯沉吟片刻:“12美元一磅,每天早上七点准时送货,怎么样?”
“成交。”迈克尔伸出手,和马库斯握了握。
解决了鱼的问题,羊肉却出了岔子。他们按照艾拉的指引找到本地最大的牧场,老板戴维带他们参观了羊群,这些羊体型偏小,肉质偏瘦。
“我们的羊都是散养的,吃的是火山灰滋养的青草,肉质很嫩。”戴维骄傲地说,“不过我们本地人很少吃羊肉,大多是出口到其他国家。”
老周当场切了一小块羊肉,用打火机烤了烤,尝了尝味道:“肉质是嫩,但膻味比国内的山羊重一些。用来做鱼羊鲜,怕是会影响口感。”
迈克尔皱起眉头:“戴维,有没有办法减少膻味?比如饲养的时候调整饲料,或者屠宰后特殊处理?”
戴维摇了摇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饲养的,特殊处理会增加成本。而且,你们真的要把羊肉和鱼一起煮?这太不可思议了。”
艾拉在一旁帮腔:“戴维,他们是专业的中餐厨师,肯定有办法处理。不如先给他们提供10斤羊肉试试,如果效果好,以后再长期合作?”
戴维勉强同意:“好吧,10斤羊肉,25美元,算是给你们试味的价格。”
回到临时租住的公寓,老周把羊肉放进锅里,加了姜片、料酒和陈皮焯水,又用花椒、八角、桂皮腌制了半小时。然后他拿出带来的牛油底料,用小火慢慢炒化,加入高汤煮沸,先下了几块羊肉,又切了些石斑鱼块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