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以色列国 只卖成品(2 / 2)

史国栋笑着说:\"你来得正好,咱正愁怎么对付那仿冒的呢!你这策划案,就是咱的救星!\"

杨晓英带来的策划案里,不仅有新的预制菜配方,还有开方便店的详细计划。他们选了特拉维夫最热闹的街道,租了个小店面,装修得很有中国特色——墙上挂着川剧脸谱,货架上摆着红色的包装盒,连收银台都做成了火锅的形状。

开业那天,史国栋请了个犹太乐队,还准备了免费试吃活动。乐队刚奏起欢快的曲子,就吸引了不少人。

杨晓英穿着旗袍,手里举着试吃盘,笑着说:\"大家尝尝,这是咱正宗的川渝预制菜,有鱼羊鲜火锅、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都是按犹太教洁食标准做的,放心吃!\"

一个戴黑帽的老人尝了口火锅,眼睛都亮了:\"这才是上次我吃的那个味儿!之前那家店卖的,跟这个比,差远了!\"

旁边一个年轻人也说:\"我昨天看了你们的视频,今天特意来买的,果然没让我失望!\"

没到晚上,店里的预制菜就卖光了。史国栋和杨晓英、阿凡堤坐在店里,看着空货架,笑得合不拢嘴。

阿凡堤拿着账本,手都在抖:\"史总,杨总,今天一天就卖了五百份!比咱之前一个月卖的还多!\"杨晓英端着杯茶,递给史国栋:\"老史,我就说吧,咱的正宗货,肯定比那些仿冒的强!\"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又开了十几家方便快捷店,每家店都生意火爆。

有一次,史国栋去一家店考察,刚进门就看见一个犹太老太太正跟店员聊天:\"我每天都来买你们的预制菜,我孙子说,比我做的饭好吃多了!我现在都不用做饭了,拆开包装加热就行,省了不少事!\"

年底算账的时候,史国栋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笑得眼睛都眯了。

杨晓英靠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张照片:\"你看,这是咱在耶路撒冷开的店,开业那天,好多犹太朋友都来捧场,还跟咱合影呢!\"

阿凡堤凑过来看了一眼,笑着说:\"史总,杨总,咱这可是真正赚到了犹太人的钱,还没泄露核心技术,您这招'只卖成品',太绝了!\"

史国栋拿起账本,轻轻拍了拍:\"这还得谢谢晓英的策划案,还有阿凡堤的帮忙。咱这川渝味道,能飘进耶路撒冷,靠的就是咱的正宗,还有咱中国人做生意的实在!\"

窗外,耶路撒冷的夜空缀满了星星,风里飘着火锅的香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关于美食和梦想的故事。

年后刚开门,史国栋就被一个戴着金边眼镜的犹太男人堵在了店门口。

男人西装熨得没有一丝褶皱,手里拎着个精致的皮箱,开口就是流利的中文:“史老板,我姓杨,我是耶路撒冷餐饮协会的,我是河南开封的华侨就太人,想跟您谈合作——我出场地和资金,您出技术,咱们把预制菜卖到整个中东,利润五五分。”

史国栋刚咬了口油条,差点没噎着。阿凡堤在旁边憋笑,手里的豆浆晃出了圈白沫:“这位杨先生,您怕是不知道,咱史总的技术金贵着呢,比您这皮箱里的钱还值钱!”

男人却不气馁,从皮箱里掏出一沓文件:“我知道您担心技术泄露,我可以签保密协议,还能请犹太拉比做见证——在我们这儿,拉比作证的协议比法律还管用。”

正说着,杨晓英从店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刚研发的“火锅盲盒”,笑着递过去:“本家的杨先生,您先尝尝这个。这里面有随机口味的小份火锅,还有咱四川的零食,您要是能尝出所有配料,再说合作的事儿。”

那杨先生眼睛一亮,当场拆开盲盒,加热好火锅刚尝一口,就皱起了眉头:“这里面有花椒的麻,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鲜,是鱼和羊肉吗?可怎么一点都不腥?”

史国栋笑得直拍大腿:“这您就别琢磨了,咱这鱼羊鲜的配方,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光去腥味的料就有十几种。您就算把锅舔干净,也猜不出最后那味‘秘密武器’。”

那人愣了愣,突然哈哈大笑:“史老板,我服了!我杨太犹感觉到咱中国人做生意,比这犹太人还精明!”

可没几天,新麻烦又找上门了。这天史国栋正在店里盘点,一个穿警服的犹太警察突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好几包他们的预制菜:“有人举报说你们的预制菜不符合洁食标准,我得带回去检测。”

史国栋心里一慌,杨晓英却镇定地拿出一沓文件:“警官,您看,这是犹太拉比亲自认证的洁食证书,每批原料都有检测报告,比您家的牛奶还安全。”

警察接过文件翻了翻,又拿起一包预制菜仔细看了看,突然笑了:“其实我也是你们的顾客,我女儿特别爱吃你们的番茄味火锅。就是有人眼红你们生意好,故意举报。”

史国栋松了口气,赶紧递过去两包新出的秦菜预制菜:“警官,这是咱刚做的肉夹馍和油泼面,您带回去给孩子尝尝,保证正宗!”

过了没多久,特拉维夫举办美食节,史国栋他们也报名参加了。展会当天,他们的展位前挤满了人,连市长都特意过来尝了尝他们的火锅。

市长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拇指:“这中国火锅太好吃了!比我们的胡姆斯酱还让人上瘾!”旁边的记者赶紧拍照,第二天,他们的预制菜就上了当地报纸的头版,标题写着“中国味道完全征服以色列,新口味导致面包滞销!”。

阿凡堤拿着报纸,激动得手都在抖:“史总,杨总,咱现在可是以色列的名人了!昨天还有沙特的商人打电话来,想代理咱的预制菜呢!”

史国栋看着报纸上的照片,又看了看身边的杨晓英,笑着说:“这都是因为咱坚持只卖成品,守住了核心技术。以后咱还要把这川渝味道,卖到全世界去!”

晚上打烊后,三人坐在店里吃火锅,窗外的耶路撒冷灯火通明。杨晓英夹起一块鱼丸,放进史国栋碗里:“老史,你还记得咱刚来时,有人说咱的火锅在以色列卖不出去吗?现在咱不仅卖出去了,还成了网红产品。”

史国栋咬了口鱼丸,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那是因为咱的火锅里,有咱中国人的用心。不管到哪儿,好味道都不会被辜负。”

阿凡堤喝了口啤酒,突然一拍桌子:“对了史总,下次咱再研发新口味,能不能加个阿拉伯蜜枣味的?我觉得肯定好吃!”史国栋和杨晓英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飘出窗外,和着火锅的香味,在耶路撒冷的夜空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