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进喀布尔 得阿富汗(1 / 2)

史国栋把最后一页市场分析报告拍在桌面上时,玻璃杯里的枸杞茶晃出了一圈细浪。

杨晓英刚从后厨过来,围裙上还沾着星点牛油,她凑过来看见报告末尾“阿富汗喀布尔”那行字,指尖下意识攥紧了围裙边角。

“老史,你疯了?”杨晓英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新闻里天天说那边打仗,塔利班刚掌权没几年,你跑去开火锅店?这不是把钱往火坑里扔吗?”

史国栋没急着反驳,他从抽屉里翻出一叠照片,照片上是喀布尔街头的景象:尘土飞扬的道路旁,小贩蹲在油布上卖馕,穿着布尔卡的女人牵着孩子匆匆走过,远处的山坡上还能看见战争留下的断壁残垣。

但再往后翻,有张照片是当地一家小餐馆,门口挤满了人,玻璃门上贴着模糊的“烤肉”字样。

“你看,”史国栋指着那张照片,指尖在玻璃门上点了点,“不管在哪儿,人都得吃饭。阿富汗人爱吃肉,咱们的鱼羊鲜火锅,把鱼肉和羊肉炖在一块儿,再配着清真调料,刚好符合他们的口味。而且战后百废待兴,现在进去,租金、人工都便宜,等以后局势稳了,咱们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可塔利班呢?”杨晓英还是不放心,她坐到史国栋对面,双手交叠放在桌上,“听说他们管得严,做生意得跟他们打交道,万一出点差错,可不是赔钱的事儿,说不定人都得受牵连。”

史国栋沉默了片刻,他掏出手机,翻出一个联系人,备注是“阿凡堤”。“我早就安排了阿凡堤去对接,他是西亚那边的负责人,在伊朗、伊拉克待了十年,跟当地部落、官员打交道有经验。塔利班那边负责商业事务的官员,他已经联系上了,说是可以谈合作。”

杨晓英盯着手机屏幕上“阿凡堤”三个字,眉头还是没舒展开:“合作?怎么合作?塔利班还会跟咱们开火锅店?”

“他们要的是稳定和税收,咱们要的是市场。”史国栋端起枸杞茶喝了一口,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阿凡堤跟我说,塔利班那边提了,想入干股,还有当地的官员也想掺一脚。我打算咱们出技术和管理团队,他们出资源,比如场地审批、安全保障,利润按比例分。这样一来,咱们有了靠山,他们也能拿到好处,双赢。”

杨晓英还是觉得悬,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自家火锅店门口排队的人,心里五味杂陈。

“老史,”杨晓英转过身,眼眶有点红,“咱们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没必要去冒那个险。要是……要是出点事儿,我和欣儿该怎么办?”

史国栋站起身,走到杨晓英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我知道你担心,我也不是没考虑过。但你想想,咱们的火锅要是能在阿富汗开起来,不仅能赚钱,还能让那边的人尝尝咱们中国的美食,这不是挺有意义的吗?而且阿凡堤办事靠谱,我已经让他先去喀布尔考察了,等他回来,咱们再做决定,行不行?”

杨晓英看着史国栋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她知道,一旦史国栋认定了一件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半个月后,阿凡堤从喀布尔飞回了川中市。他刚下飞机就直奔史国栋的火锅总店,脸上带着风尘,却难掩兴奋。

“史总,成了!”阿凡堤一进门就嚷嚷,把手里的文件夹往桌上一放,“塔利班那边的官员,叫卡里姆,我跟他谈了三次,他终于松口了。他说可以给咱们提供安全保障,场地审批也能加快,但是要占20%的干股,还有当地的一个官员,叫纳迪尔,想占15%的股,说是能帮咱们解决食材供应的问题。”

史国栋拿起文件夹,仔细翻看着里面的合作意向书,眉头微微皱了起来:“35%的股份?是不是太多了?咱们出技术、出管理,还要负责食材运输,他们就出点资源,就要拿这么多?”

阿凡堤喝了口茶,抹了把嘴:“史总,这在阿富汗已经算少的了。卡里姆是塔利班里负责经济的,说话有分量,有他罩着,没人敢找咱们麻烦。纳迪尔在当地有很多农场,咱们需要的羊肉、蔬菜,他都能供应,不用从国外运,能省不少钱。”

史国栋沉吟了一会儿,抬头看向杨晓英:“你觉得呢?”

杨晓英接过文件夹,翻了几页,又看向阿凡堤:“阿凡堤,喀布尔的安全情况到底怎么样?咱们的员工去了,能保证安全吗?”

“放心,杨总。”阿凡堤拍了拍胸脯,“卡里姆已经答应了,会派两个人跟着咱们的店,负责安全。而且咱们的店选在喀布尔的市中心,那边是塔利班重点保护的区域,比其他地方安全多了。”

杨晓英还想再问,史国栋却摆了摆手:“就这么定了。阿凡堤,你明天就回喀布尔,先把场地定下来,我这边安排厨师和管理团队,尽快过去。”

阿凡堤应了一声,又说了些喀布尔的注意事项,才起身离开。

等阿凡堤走后,杨晓英忍不住问:“老史,你不再考虑考虑?35%的股份,咱们能赚多少啊?”

史国栋笑了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刚煮好的鱼肉:“你尝尝,咱们这鱼羊鲜火锅,在成都这么火,到了喀布尔,肯定也差不了。刚开始少赚点没关系,等打开市场,以后有的是机会。而且有塔利班和当地官员入股,咱们相当于有了保护伞,只要不出大问题,稳赚不赔。”

杨晓英尝了口鱼肉,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可她心里的担忧却一点没少。

一个月后,史国栋带着五十个厨师、三百个管理人员,还有杨晓英,一起飞往了喀布尔。

飞机降落在喀布尔国际机场时,窗外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跑道旁的铁丝网锈迹斑斑,远处的岗楼上站着荷枪实弹的士兵,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尘土和火药混合的味道。

“这地方……比我想象的还乱。”一个年轻的厨师小声嘀咕了一句,手里的行李箱差点掉在地上。

史国栋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阿凡堤会来接咱们。”

果然,没过多久,阿凡堤就带着两个穿着迷彩服的塔利班士兵走了过来。

那两个士兵手里拿着枪,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史国栋一行人,让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史总,杨总,这是卡里姆派来的人,负责保护咱们的安全。”阿凡堤笑着介绍,又跟那两个士兵说了几句当地语言,士兵的表情才缓和了些。

坐上汽车,一路往市中心走,路边的景象让杨晓英心惊胆战:有的房子被炸得只剩下框架,有的墙壁上布满了弹孔,偶尔能看见穿着塔利班制服的人在街上巡逻,手里的枪随时可能对准任何人。

“老史,我有点怕。”杨晓英紧紧抓住史国栋的手,声音发颤。

史国栋握紧了她的手,轻声安慰:“别怕,有我在。咱们先去看看场地,等店开起来,一切都会好的。”

场地选在喀布尔市中心的一条街上,原来是一家废弃的餐馆,面积不小,就是里面破旧不堪,窗户上的玻璃碎了大半,地面上满是灰尘和垃圾。

“史总,你看这地方怎么样?”阿凡堤指着场地,“卡里姆说了,只要咱们装修,他可以免除半年的租金。”

史国栋环顾了一圈,点了点头:“地方不错,交通方便,人流量也大。咱们尽快开始装修,按照咱们火锅店的风格来,再加上一些当地的元素,比如挂点手工地毯,墙面刷成他们喜欢的蓝色。”

接下来的一个月,史国栋和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装修。可刚开工没几天,就出了问题。

那天早上,几个当地的工人突然罢工,说不愿意给中国人干活,还说塔利班是“侵略者”,跟中国人合作就是“叛徒”。

史国栋得知消息后,赶紧赶到工地。只见那几个工人围在门口,情绪激动地嚷嚷着,阿凡堤在一旁急得满头大汗,却怎么也劝不住。

“怎么回事?”史国栋走到阿凡堤身边,低声问。

“他们说听别人说,咱们是来掠夺阿富汗资源的,还说塔利班跟咱们合作是为了钱,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阿凡堤无奈地说。

史国栋皱了皱眉,他走到那几个工人面前,用英语慢慢说:“我们不是来掠夺资源的,我们是来开餐馆的,是来给大家提供工作的。你们现在在这里工作,每天能拿到工资,能养活家人,这不好吗?而且我们的清真火锅,会用当地的食材,会符合你们的口味,到时候你们也可以来吃,来感受中国的美食。”

可那几个工人根本不听,其中一个年轻的工人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头,就要往史国栋身上扔。就在这时,那两个负责保护安全的塔利班士兵走了过来,对着工人说了几句严厉的当地话,工人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捡起东西灰溜溜地走了。

“史总,幸好卡里姆派了人过来,不然今天这事还真不好解决。”阿凡堤擦了擦额头的汗,心有余悸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