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白俄罗斯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东方味道开始攻击川渝味道的“高辣度”,声称不适合本地人。李秘书长着急上火:“他们这是在误导消费者!”
“别急。”史国栋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我们的试吃数据显示,70%的本地人能接受中辣。让后厨研发几款本地化锅底,同时推出‘辣度挑战’活动——吃完特辣锅底送全年免单券。”
活动当天,明斯克旗舰店排起长队。史国栋站在人群中,看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小伙子涨红着脸,却坚持把最后一口特辣汤底喝完,周围爆发出欢呼。
“史总,东方味道的老板来了。”小王在他耳边说。史国栋转身,看见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正向他走来。
“史先生,久仰。”男人伸出手,“我是东方味道的张立。这场竞争,我们认输。”
史国栋一愣,随即握住对方的手:“张总客气了,市场这么大,大家各有机会。”
“不,是我们低估了你们。”张立苦笑,“你们的本土化策略和供应链太强大了。我来,是想谈个合作——我们有本地的渠道资源,你们有成熟的体系,不如联手?”
史国栋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店内热闹的场景。手机震动,约瑟夫发来消息:“时代广场广告效果炸裂,单日客流增长40%!”
“好。”史国栋松开手,“合作可以,但有个条件——保留川渝味道的品牌独立性。”
两个月后,第九十六家川渝味道按期在布列斯特开业。剪彩仪式上,史国栋站在崭新的店面前,李明递来最新的财务报表:“平均单店日流水超过预期15%,中央厨房也建好了。”
“下一步,在白俄罗斯站住脚。”史国栋望着远处的俄罗斯边境,“告诉各店长,准备好迎接新挑战。”
夜色中,川渝味道的霓虹灯牌照亮了街道。史国栋的手机再次响起,是约瑟夫发来的视频邀请。画面里,纽约的分店依旧火爆,而白俄罗斯的新店也渐渐宾客盈门,两个城市的欢呼声跨越万里,在屏幕中交织成一片。
史国栋站在明斯克总店的玻璃窗前,看着飘雪的街道上裹紧大衣的行人陆续走进店里,手机里李明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沙沙声:“第九十家店刚挂完招牌,就被当地食品监管局的人堵门了。”
“理由?”史国栋捏紧了保温杯,杯壁上凝着的水珠打湿了指缝。
“说我们的火锅底料里有种草药成分没在他们的进口清单上。”李明的声音突然拔高,“但这种草在俄罗斯门店用了三年,从来没出过问题!”
推门进来的安娜跺掉靴子上的雪,貂皮大衣领口沾着冰晶:“是瓦西里副局长亲自来的,他说要抽样送检,至少扣我们的货一个月。”这位白俄罗斯本地聘请的市场经理搓着手,睫毛上的霜花慢慢融化,“我刚塞了信封,他没收,只盯着冷藏库里的三百公斤底料。”
史国栋转身时碰倒了身后的调料架,郫县豆瓣的陶瓶摔在地上,红油溅脏了锃亮的地板。“把俄罗斯那边的检测报告传过来,还有——”他弯腰捡碎片时被瓷片划破手指,血珠滴在红油里像朵绽开的花,“让莫斯科仓库立刻调一批新底料过来,走加急清关。”
“清关至少要五天。”安娜递来创可贴,“而且瓦西里说,就算新货来了,没有他们的批文也不能用。”
这时后厨传来争吵声,史国栋快步穿过大堂,看见主厨张桂芬正揪着个金发小伙子的胳膊:“你凭什么倒我的高汤?这是我凌晨三点起来吊的!”
“瓦西里局长说这锅汤里有不明悬浮物。”小伙子举着检测仪器,俄语说得磕磕绊绊。张桂芬突然捂住胸口蹲下去,史国栋赶紧扶住她,才发现老人嘴唇发白——她有严重的高血压,这次是瞒着家里人从俄罗斯总店调过来的。
“安娜,送张师傅去医院。”史国栋脱下外套裹在老人身上,转头对小伙子说,“让瓦西里来见我,现在。”
两小时后,瓦西里坐在包厢里,指尖敲着那份印着俄语的检测报告:“史先生,不是我为难你们。上周有顾客吃了你们的火锅,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他推过来一张照片,病床上的中年男人插着氧气管,“他妻子是议会的人,昨天已经提交了议案,要求暂停所有中资餐饮的营业许可。”
史国栋突然笑了,从公文包里掏出另一份文件:“您说的是这位安德烈先生吧?他当天下午还在隔壁酒吧喝了三升伏特加,医院的诊断书上写着急性酒精中毒。”他把翻译好的诊断书推过去,“而且您的侄子在我们装修时就来要过三次‘保护费’,这些录音我本来不想拿出来。”
瓦西里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正要拍桌子,包厢门被推开,张桂芬裹着毛毯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个保温桶:“史总,我熬了新的菌汤,让这位先生尝尝。”
她颤巍巍地盛出一碗,“我们四川人开店,讲究的是良心。在俄罗斯那几年,零下三十度,我给扫雪的警察送了三个月热汤,他们现在见了我还喊张阿姨。”
瓦西里盯着碗里浮着的枸杞,突然叹了口气:“我女儿在莫斯科留学时,最爱吃你们的番茄锅。”他掏出手机,点开女儿举着火锅底料的照片,“她说中国人做生意,像熬汤一样,慢慢熬才出味道。”
第二天一早,第九十八家店门口挂出了新招牌,瓦西里带着工作人员送来锦旗,上面绣着歪歪扭扭的中文:“中白友谊,暖如火锅”。
张桂芬站在队伍最前面,给每个来检查的人端上试吃碗,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举着鱼丸喊:“妈妈,和莫斯科的味道一模一样!”
史国栋看着李秘书长发来的视频,俄罗斯总店的员工正往货车上搬底料,突然收到约瑟夫的消息:“美国分店的番茄锅卖断货了,能不能从白俄罗斯调一批?”
他笑着回复:“让他们等着,等我们把第一百家店开起来,用明斯克的番茄熬锅新汤给他们寄过去。”
窗外的雪停了,阳光透过冰棱照进店里,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张桂芬正教本地服务员调香油碟,俄语混着四川话的笑声,像锅里翻腾的气泡,在明斯克的清晨里慢慢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