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进意大利 日理万机(1 / 2)

“史总,米兰旗舰店单日流水突破8万欧元!”意大利的华人助理林薇举着平板电脑冲进办公室,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映亮她激动的脸庞。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史国栋转动总店办公室的真皮座椅,窗外亚平宁半岛的阳光斜照在他刚熨烫过的藏青色西装上,“意料之中,不过……”他指尖轻点桌面,“罗马分店反馈的本地顾客投诉,你怎么看?”

林薇将一叠文件整齐码在办公桌:“主要集中在火锅汤底的辣度。有位意大利美食评论家在《晚邮报》发文,说我们的牛油锅‘像火山岩浆灼烧味蕾’。”她翻开剪报,夸张的标题旁配着食客满头大汗的照片。

史国栋摘下金丝眼镜擦拭,嘴角却勾起笑意:“这是好事。安排市场部联系博洛尼亚大学食品实验室,我们要研发‘地中海改良版’汤底——保留川渝风味,降低辣度,加入罗勒和迷迭香。”他突然起身,在落地窗前来回踱步,“对了,佛罗伦萨分店的自动夹菜筷使用频率如何?”

“超乎预期!”林薇调出后台数据,“尤其是中国游客,很多人录视频发抖音,带火了‘科技感火锅’话题。但威尼斯分店反映,油咸水腐蚀导致炒菜机器人机械臂故障……”

“联系东南大学的王教授团队,开发防水涂层。”史国栋抓起手机,“让意大利区负责人卡洛半小时后过来,我们要讨论下阶段布局。”

半小时后,卡洛·罗西风风火火推门而入,棕色卷发略显凌乱,阿玛尼西装口袋露出半截设计图纸:“史,你绝对猜不到!威尼斯市长秘书打电话,邀请我们在圣马可广场开快闪店!”他将图纸拍在桌上,“我连夜做了设计,用威尼斯特色贡多拉改造移动火锅车!”

史国栋瞳孔微缩:“圣马可广场?那里可是旅游禁区。”

“市长想打造‘文化美食节’,我们的火锅能成为东方文化亮点。”卡洛兴奋地比划,“想象一下,游客坐在贡多拉上,用自动夹菜机涮着改良版意式麻辣牛肉,背景是圣马可大教堂的钟声……”

“安全和卫生必须严格把控。”史国栋敲了敲图纸,“另外,贡多拉的承重、装修和油烟处理都要重新计算。让工程部明天就出方案。”他转向林薇,“联系国内的非遗团队,定制一批蜀绣桌布,要把《清明上河图》和威尼斯运河元素结合。”

正说着,手机突然响起,是伦敦区域经理的视频通话。画面里,皮卡迪利广场分店的霓虹灯在雨中闪烁,排队的食客撑起印有“川渝味道”字样的红伞。“史总!我们被《泰晤士报》评为‘年度最具颠覆性餐厅’!”约瑟夫举着报纸,声音淹没在欢呼中,“但有个问题,英国素食主义者协会抗议我们菜单里肉菜比例过高……”

史国栋沉吟片刻:“通知研发部,开发植物肉系列。告诉公关团队,就说我们将推出‘素食火锅挑战赛’,邀请协会成员当评委。”他瞥见卡洛欲言又止,“你想说什么?”

“在意大利,我们也面临类似问题。”卡洛挠挠头,“佛罗伦萨有群环保主义者,抗议我们使用一次性筷子……”

“把筷子换成可降解材料和自动夹菜筷,每双印上不同的意大利名言。”史国栋语速极快,“比如但丁《神曲》的句子,吃完可以带走当书签。再搞个‘筷子收藏计划’,集齐十双可降解筷可兑换免费餐券。”

林薇飞速记录,突然抬头:“史总,西班牙那边传来消息,有餐饮集团准备抄袭我们的自动夹菜筷模式。”

“让法务部发律师函,同时放出升级版的AI点餐系统。”史国栋冷笑,“我们要永远比对手快半步。对了,卡洛,西西里岛的调研结果怎么样?”

卡洛展开地图,红点标注着潜在店址:“那里游客以家庭为主,海鲜资源丰富。我建议开亲子主题餐厅,推出儿童迷你火锅套餐,用卡通造型的餐具。还有,西西里黑手党家族……”他压低声音,“他们想入股。”

办公室空气骤然凝固。史国栋凝视窗外许久,缓缓道:“告诉他们,合法的经营可以合作,但必须走正规政府审批程序。安排专人监督资金流向,任何灰色收入都不要碰。”他转向林薇,“联系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我们要赞助中意文化交流活动。”

夜幕降临,史国栋独自留在办公室。电脑屏幕上,欧洲地图的光点越聚越多,从伦敦到罗马,从巴黎到巴塞罗那。手机突然震动,跳出一条短信:“史先生,我是法国米其林三星主厨皮埃尔,想请教火锅汤底的奥秘……”

他嘴角上扬,拨通林薇电话:“通知市场部,我们要举办‘跨国主厨交流会’。告诉皮埃尔先生,我亲自教他炒料,但有个条件——让他分享分子料理技术。”挂掉电话,史国栋望向墙上的世界地图,指尖最终落在非洲大陆:“下一站,该去看看金字塔了……”

窗外,米兰大教堂的尖顶在夜色中闪烁,远处传来有轨电车的叮当声。史国栋解开领带,倒了杯威士忌,玻璃杯映出他眼中跳动的火光——那是比亚平宁半岛的阳光更炽热的野心。

“叮——”清晨六点,史国栋的手机准时响起,是开罗直营店负责人发来的视频。画面里,金字塔在朝阳下泛着金光,分店门口排着长队,裹着头巾的食客们好奇地打量着电子屏上滚动的菜单。“史总,埃及顾客对‘帝王级咖喱火锅’反应热烈,但香料配比还需要微调。”负责人擦着额头的汗,身后飘来混合着孜然与花椒的独特香气。

正看着,卡洛的越洋电话打了进来,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兴奋:“史!我们上了《国家地理》杂志!他们用三个版面报道了威尼斯贡多拉火锅,标题是‘当大运河遇上麻辣鲜香’!不过……”卡洛语气一转,“罗马分店的本地员工和中国厨师又起冲突了。意大利厨师觉得涮毛肚的七上八下是玄学,非要用温度计测最佳温度。”

史国栋笑着摇头:“安排场厨艺比拼,让他们互相学习。告诉意大利厨师,涮毛肚的秘诀就像他们做提拉米苏——凭经验和感觉。”他瞥见办公桌上新送来的非洲市场调研报告,“对了,你对突尼斯开分店有什么想法?他们的传统香料和川渝火锅或许能碰撞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