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首拓俄国 智破危机(2 / 2)

“少废话!”领头的光头党米哈伊尔举起铁棍,“让那个领头的中国人滚出来!”话音未落,后厨突然涌出二十余名厨师,手中挥舞着菜刀、锅铲,甚至还有擀面杖。史国栋趁机掏出手机,给阿达耶夫发送了约定好的暗语短信。

“等等!”史国栋笑着举起双手,洒脱的缓步向前,“我们有话好好说。中国和俄罗斯是兄弟!你们到了我们中国人开的店里,先尝尝我们的火锅,不满意再砸也不迟?”他示意服务员端上几盘现切的鲜羊肉和鱼片,又往铜锅里添了勺新熬的汤底。浓烈的肉香混着八角、花椒与草果的气息,在打斗一触即发的空间里弥漫开来。

挥拳不打笑脸人,光头党们面面相觑,握铁棍的手不自觉地松开。这时,一锅沸腾的鱼羊鲜火锅被端到他们面前,羊肉的鲜嫩、鱼肉的爽滑,在红白双汤里翻滚。有人试探着夹起一片羊肉,在红汤里涮了涮,入口瞬间,麻辣鲜香在舌尖炸开;另一个人则尝试了白汤里的鱼片,鲜美的汤汁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些许寒意。就在他们沉浸在美味中时,警笛声由远及近,阿达耶夫带着一队警察破门而入。

“米哈伊尔,我早就警告过你!”老局长阿达耶夫的警靴碾过地上的玻璃碎片,“上次打架斗殴的账还没算完,这次又来!呀!都吃上火锅了呀,啊!什么味?这么香呀,我还没品尝过,你们这伙光头党,就先吃上了!给我也来一双筷了,吃完,你们这些小家伙和我一起回警局去接受教育,中国兄弟开的火锅店,你们也敢来骚扰!”说完,阿达耶夫居然也拿起筷子大快朵颐吃起来。

审讯室里,阮文雄瘫坐在铁椅上,看着对面冷笑的阿达耶夫。“没想到吧?史老板早就向大使馆报备过你们的小动作。”老局长将一叠监控录像甩在桌上,画面里阮文雄与光头党头目在酒馆密会的场景清晰可见,“在我们伟大的俄罗斯,靠下三滥手段做生意,可没好下场!”

风波平息后,史国栋望着重新装修的店面,陷入沉思。光头党的赔偿,他可是一分也没有要!这些过分爱国的民族主义者,在俄罗斯的人群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不打不相识!中国人的确够兄弟!”光头党认可了这句中国话,看着有理还让着他们,一分赔偿都不要,这些光头党们发誓从此不再找中国人的麻烦。莫斯科的冬天太过寒冷,普通的火锅虽受欢迎,但似乎还缺了点什么。他想起在贝加尔湖畔调研时,当地渔民吃着掺了辣椒的鱼汤驱寒的场景,心中不禁一动。

半个月后,“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推出新品——极地特供鸳鸯锅。左边的羊骨汤加入了贝加尔湖特有的紫苏与野山椒,辛辣中带着独特的草本清香;右边的鱼汤锅底则采用了当地特产的秋白鲑鱼,搭配重庆空运而来的小米辣与麻椒。当第一锅混着辣椒与花椒的红汤端上桌时,俄罗斯顾客们先是谨慎地用银勺舀起汤汁,浅尝一口后,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辛辣与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全身,驱散了西伯利亚的寒气。

“太神奇了!这味道像在嘴里放烟花!”一位穿着裘皮大衣的女士举着酒杯欢呼。史国栋站在二楼落地窗前,看着店内座无虚席的场景,远处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他知道,自己正在这片冰原上,书写着属于中国的川渝老火锅的创新传奇。

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与品质,史国栋亲自飞往内蒙古的牧场,挑选最优质的羔羊;又辗转到四川万源市的山区里,与当地农户直接签订花椒和辣椒的直供包销协议。同时,他在莫斯科郊外建立了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中心,引进先进的保鲜技术,利用“一带一路”铁路和公路线,确保每一块羊肉、每一片鱼肉、每一朵菌菇都能保持最佳的鲜美口感。

随着“川渝味·鱼羊鲜中国老火锅”的声名远扬,史国栋开始着手拓展俄罗斯其他城市的市场。他带领团队深入俄罗斯的大街小巷,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与消费习惯,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对火锅底料和菜品进行微调。在叶卡捷琳堡,他推出了加入当地特色香料的锅底;在海参崴,火锅里加入了新鲜的海鲜食材。

半年后,“川渝味·鱼羊鲜中国老火锅”的分店开满俄罗斯各州,从海参崴到加里宁格勒,从叶卡捷琳堡到摩尔曼斯克。史国栋建立的“一带一路配送线”如同血管般贯通欧亚大陆,将重庆的花椒、辣椒,内蒙古的羊肉,贝加尔湖的秋白鲑鱼,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家分店。每当夜幕降临,无数铜锅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沸腾,氤氲的热气中,飘着的不仅是麻辣鲜香,更是一个中国商人在冰原开创出一片商业天地的故事。

在圣彼得堡的分店开业典礼上,史国栋望着台下热情的顾客,心中感慨万千。从初到莫斯科时的艰难打拼,到如今品牌的遍地开花,这一路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正是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让他在这片异国土地上,成功地将重庆火锅的魅力展现给了俄罗斯人民。

“史总,世界级的美食评论家戈登·拉尼尺想采访您。”助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史国栋整理了一下西装,面带微笑地走向镜头。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成功,更是中国饮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个缩影。未来,他还将带着“重庆风味鱼羊鲜火锅”走向更多的国家,让世界品尝到中国美食的独特魅力。采访和评论很快在西方世界赢得赞誉一片,随风的涌来的“川渝味·鱼羊鲜中国老火锅”品尝赞美风潮真得可是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拉动了西欧人到俄罗斯的旅游潮。

该是在中欧继续扩展的时候了,这个时机,史国栋已经等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