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在浑浊的淞水河上滑行,仿佛一个幽灵,对身后远远缀着的小渔船毫无察觉。赵羽操桨技术精湛,借助河道转弯和岸边芦苇的掩护,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
楚天佑目光如炬,紧盯着目标。白珊珊和丁五味则伏低身子,警惕地观察着两岸的动静。
出乎意料的是,乌篷船并未驶向任何下游的城镇或已知码头,而是在航行了一段后,突然拐进了一条更加偏僻、几乎被水生植物完全覆盖的支流岔道!这条岔道极其隐蔽,若非亲眼所见其驶入,极易忽略。
“他们改了路线!”白珊珊低声道。
“跟上去!”楚天佑毫不犹豫。
赵羽小心地将小船划入岔道。岔道内水流缓慢,光线昏暗,两岸树木枝杈交错,几乎遮蔽了天空,显得阴森而压抑。乌篷船的身影在前方若隐若现。
又行了一段,前方豁然开朗,支流尽头竟是一个半废弃的小型码头遗迹,码头上堆放着一些腐烂的木材和废弃的渔网,看起来早已荒废多年。然而,码头上此刻却停着两辆罩着帆布的马车,旁边站着几个身穿粗布短打、看似车夫打扮的精壮汉子,正警惕地四下张望。
乌篷船缓缓靠上码头。船篷掀开,两名同样穿着普通的船工跳上岸,与那几名车夫低声交谈了几句,双方似乎颇为熟稔。随后,船工和车夫一起动手,开始从乌篷船舱里抬出一个个沉重的、密封的黑色木箱,装上马车。
“是交接!”赵羽低声道,“果然陆路运输的人在这里等着!”
“看那些箱子的大小和重量,里面装的极可能就是玉髓心!”丁五味判断道。
楚天佑仔细观察着那些车夫和船工,他们的动作麻利且沉默,配合默契,显然是做惯了此事。他注意到,其中一名像是头目的车夫,腰间挂着一个不起眼的木牌,上面似乎刻着一个数字。
“小羽,能看清那人腰牌上的字吗?”楚天佑低声问。
赵羽凝目望去,片刻后答道:“似乎是个柒字。”
“柒?”楚天佑心中一动,联想到了之前在玉琮山洞穴图纸上看到的叁字标记,以及云州漕帮的漕三号。“他们似乎用数字来编号不同的运输小队或路线。叁、柒……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很快,货物装载完毕。双方没有多余废话,车夫们跳上马车,挥动马鞭,两辆马车沿着一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向着内陆方向驶去。乌篷船也迅速离开码头,向上游原路返回。
“跟上马车!”楚天佑立刻下令。水路线索暂时清晰,陆路的去向更为关键。
四人弃船上岸,凭借轻功,远远跟着那两辆马车。土路崎岖,马车速度并不快,这为他们跟踪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