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厂和路,山里的资源就能转化为财富。
有了义务教育学校,山里的孩子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也许再过几年,这里又能走出几个像祁同伟一样的人。
……
人一旦投入工作,时间就过得飞快。
一转眼,又到了年底放假的时候。
东风集团召开大会,发年货!
这阵仗可不小,汉东省老一徐建军、老二赵立春,还有京州市一把手李达康都来了!
钟小艾都愣住了:
“三位领导,我们就是发个年货,怎么把你们都惊动来了?”
三人对望一眼,笑着大笑起来。
徐建军开口:
“钟董,我们来,是想感受一下东风集团现在的实力。”
“一个公司好不好,年货最能说明问题。”
他回忆起童年: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发年货那会儿。”
“那时候日子苦,过年才能吃点好的。”
“每到年关,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
赵立春也跟着说。
“那时候大家分散在各个单位,好坏也分不清。”
“因为工资都差不多。”
五六十年代还真是这么个情况。
不论你单位是大是小,收入都一样。
你是几级工、几级干部,就拿几级的工资。
平日里谁也不比谁强多少。
那什么时候才能看出差别呢?
年关发年货的时候!
大厂有资源有门路,和小厂拉开差距很容易。
那时候的大厂,才是真的大厂,几乎什么都不缺。
自家配套单位就能把年货配齐。
年货一发,嘴巴说得多好都没用,关键还得看实物。
工资平时不好比,因为都是死工资。
只有年节一到,高低立现。
比如你这边年货就是几斤白菜、几斤面粉。
你隔壁呢?
米面油一应俱全,还有鱼、肉、菜一样不落。
这差距可就大了去了!
单位好坏,一目了然。
工资是收入的一方面,但真正有分量的,是福利!
钟小艾笑着说:
“听您这么一说,我也记起来了!”
“那时候我们也盼着年关呢!”
“走,咱们去看看东风集团的年货!”
三位领导欣然同行。
年货他们不稀罕。
公务员的福利本就属一属二。
他们是真关心东风集团的状况。
东风集团改制非常成功,半年的运营下来,已经成为京州市乃至汉东省的一张名片。
三人位置高,对数据掌握得清楚,东风的影响力已经初现端倪。
早在半年前,就有些苗头。
刚开始那阵子,产品还没出,工人虽然每月工资照发,却不敢花钱。
以前苦日子过怕了。
等到东风电脑一上市,订单不断涌入,
工人们才开始敢花手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