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府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无孔不入。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但因反对曹操称魏王,突然病逝。野史记载,校事府在他的饮食中下毒,伪装成自然死亡。谋士许攸曾帮曹操打赢官渡之战,但因居功自傲,酒后狂言:没有我,曹阿瞒算什么东西?第二天,他就被校事府以“诽谤主公”罪名处决。司马懿早年装病七年,就是怕校事府盯上自己。他曾对儿子说:在曹操手下,多说一句,就是死。
很多人以为锦衣卫是古代最早的特务机构,但校事府比它早了1000多年!校事府没有诏狱,因为它不需要审判——怀疑你有罪,你就得死!它成立于公元200年左右,主要手段是暗杀、灭门、监听。控制范围朝廷和民间。明朝的锦衣卫成立于1382年,手段是逮捕、拷打和诏狱,控制范围是官员们。曹操临终前,曾对曹丕说:校事府,可用但不可纵。曹丕继位后,校事府逐渐被削弱,但它的阴影仍在。直到司马懿夺权,才彻底废除这个机构。
蜀汉—司隶校尉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登基称帝,宣告了蜀汉的成立。作为建立蜀汉的关键人物,刘备当然要对那些有功的将领进行封赏。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位列百官之上,成为权力的核心。而张飞,则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这一职务在蜀汉的武将中,仅次于马超的骠骑将军。不过,张飞还同时兼任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司隶校尉,这使他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即使在张飞去世后,诸葛亮也立刻接任了这个职务。那么,作为蜀汉的权力中枢之一,司隶校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职务呢?
根据史料记载,司隶校尉这一职务最早设立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最初,司隶校尉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监督阳石公主的事务,并处理太子巫蛊之案,因此这一职务在当时拥有极大的权威。虽然司隶校尉的官品较低,位列二千石之下,甚至低于司直的职务,但却有着持节使者的身份,享有皇帝的直接命令。
到了西汉末期,司隶校尉一度被废除,但在东汉和三国时期,这一职务得以恢复。司隶校尉的职责主要是监督都城及地方的官员,某种程度上与三公九卿中的御史大夫相似,拥有较强的监察权力。不同的是,司隶校尉更侧重于武将职能,其属下有从事、假佐等职务,甚至还配备了约一千人的士兵队伍,这些士兵的任务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专责对官员进行监督和制裁,具有逮捕和惩治权力。
东汉时期,司隶校尉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尤其是在光武帝刘秀时期,丞相的职务被削弱,司隶校尉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司隶校尉的职位在朝会中与尚书令、御史中丞等高级官员并列,甚至享有“三独坐”的特权。司隶校尉常常需要弹劾高官,因而在百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京师的七郡被统称为司隶部,成为十三州之一,进一步体现了司隶校尉的巨大权力。
张飞担任司隶校尉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张飞成为蜀汉的重要人物。在刘备眼中,张飞不仅是忠诚的兄弟,更是值得信赖的得力干将。由于当时蜀汉政局复杂,刘备决定赋予张飞更大的权力,让他兼任司隶校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表达对张飞的信任,更是为了通过张飞来震慑益州本地的士族,防止他们在蜀汉建立初期挑起事端。
司隶校尉职权之大,使得刘备不敢轻易将这一职务交给像马超等半途而来的外族武将,张飞的原生地位与忠诚背景使得他成为了这一职务的合适人选。遗憾的是,张飞虽然拥有如此重要的职权,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部下所害,未能真正行使权力。在张飞被杀之后,刘备亲自征讨东吴,而诸葛亮则负责在后方镇守,确保蜀汉政权的稳定。考虑到诸葛亮的深厚才干与与刘备的长久合作,刘备决定让他接替张飞的职务,继续担当司隶校尉,以确保益州的安全与秩序。
诸葛亮担任司隶校尉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继位。在这一变化下,诸葛亮作为丞相兼司隶校尉,成为了蜀汉的实际掌权者。诸葛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全面掌控了蜀汉的政权。公元228年,诸葛亮亲自带兵北伐中原,为了恢复汉室的盛业。
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他亲自率兵出征祁山,但在粮草供应上遭遇了困难。由于阴雨不断,粮草运输迟滞,李严提出建议撤军。诸葛亮听从了这一建议,并下令撤退。然而,李严却不负责任地将撤军的责任推给了诸葛亮,这引发了诸葛亮的愤怒。凭借着司隶校尉的权力和百官的支持,诸葛亮果断弹劾了李严,最终将其废为平民并流放至梓潼郡,这一事件彰显了司隶校尉职务的权力之大和诸葛亮的决断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司隶校尉不仅在蜀汉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在维护政权稳定、确保各方力量平衡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