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四月,出兵讨伐北地胡人,遭遇群胡叛变,最终被秃发树机能等围困于青山,兵败身死。
从征灭蜀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镇西将军钟会、征西将军邓艾伐蜀,牵弘随邓艾攻打沓中的姜维。九月,邓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姜维营,牵弘等拦截于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进击甘松。姜维听闻钟会入汉中便退走,王颀、杨欣等追击,大战于强川口,姜维败走。
邓艾灭蜀,进入成都后,以师纂领益州刺史,牵弘等领蜀中诸郡。
《晋书》记载:邓艾入成都时,蜀郡功曹杜轸对太守说:“如今大军来征,必定除旧布新,明府应该避让,这是保全自己的方法。”太守于是离开官舍。邓艾果然令参军牵弘领蜀郡,牵弘入郡后,问杜轸前任太守下落,杜轸正色回答:“前任太守深明去就的时机,在时机到后就立即离开官舍等待君子到来了。”牵弘器重杜轸,打算再次任命他为功曹,杜轸固辞不受。
《华阳国志》则记载:邓艾被徵后,钟会进入成都,当时蜀郡太守南阳人张氏不肯离开官舍,杜轸对他说:“征西将军被囚,镇西将军在近,必有所遣。军队混乱之际,交害变化不定,您应该避离正殿。”太守立即离开,前往下舍。钟会令参军牵弘为蜀郡太守,率数百骑擐甲驰马入郡。先行部队问太守所在,杜轸说:“已出。”牵弘复召杜轸为功曹。(与上不同)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蜀汉灭亡的第二年,曹魏朝廷以东郡人袁邵为益州刺史,牵弘为蜀郡太守,杨欣为犍为太守。
咸熙年间,牵弘又任振威护军。
转战扬州
西晋时,牵弘任扬州刺史。
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吴国大将丁奉领兵至涡口,牵弘率军击退丁奉。
身死凉州
当时,西北羌戎叛乱。陈骞都督扬州诸军事,对司马炎说:“胡烈、牵弘都勇而无谋,刚愎自用,不是安定边疆的人材,将成为国家的耻辱。愿陛下考虑清楚。”当时牵弘为扬州刺史,不肯遵从陈骞的命令。司马炎以为是两人之间有矛盾,于是征牵弘入京,羌到京后,又转任凉州刺史,以避开陈骞。陈骞暗自叹息,认为牵弘必败。
孙
牵秀?(生卒年不详-公元306年),字成叔,武邑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西晋文学家、大臣。
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牵秀博辩有文才,性豪侠有气,弱冠得美名。太康年间(公元280年-公元289年),调补新安令,累迁司空从事中郎。因与帝舅王恺素相轻侮,被奏载他人妻以夜行,誉损免官。后为司空张华长史。后出奔成都王司马颖,奉命为冠军将军,与长沙王司马乂交战。晋惠帝西幸长安,以牵秀为尚书。河间王司马颙甚亲任之,拜平北将军,镇冯翊。
牵秀于西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为杨腾所杀。
牵秀着作今存《相风赋》1篇,仅存两句。他的辞赋在当时颇有影响。《三国志·牵招传》中评价其“世人玩其辞赋,惜其材干”,牵秀原有集,《旧唐书·经籍志》载目5卷,已佚。
个人着作
着作有文集五卷(《旧唐书经籍志》,《隋书志》作四卷)传于世。
史书记载
牵秀,字成叔,武邑观津人也。祖招,魏雁门太守。秀博辩有文才,性豪侠,弱冠得美名,为太保卫瓘、尚书崔洪所知。太康中,调补新安令,累迁司空从事中郎。与帝舅王恺素相轻侮,恺讽司隶荀恺奏秀夜在道中载高平国守士田兴妻。牵秀即表诉被诬,论恺秽行,文辞亢厉,以讥抵外戚。于时朝臣虽多证明其行,而秀盛名美誉由是而损,遂坐免官。后司空张华请为长史。
牵秀任气,好为将帅。张昌作乱,长沙王乂遣秀讨昌,秀出关,因奔成都王颖。颖伐乂,以秀为冠军将军,与陆机、王粹等共为河桥之役。机战败,秀证成其罪,又谄事黄门孟玖,故见亲于颖。晋惠帝西幸长安,以秀为尚书。秀少在京辇,见司隶刘毅奏事而扼腕慷慨,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及在常伯纳言,亦未曾有规献弼违之奇也。
河间王颙甚亲任之。关东诸军奉迎大驾,以秀为平北将军,镇冯翊。秀与颙将马瞻等将辅颙以守关中,颙密遣使就东海王越求迎,越遣将麋晃等迎颙。时秀拥众在冯翊,晃不敢进。颙长史杨腾前不应越军,惧越讨之,欲取秀以自效,与冯翊大姓诸严诈称颙命,使秀罢兵,秀信之,腾遂杀秀于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