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215章 “幽灵”信号?将计就计!

第215章 “幽灵”信号?将计就计!(1 / 2)

“幽灵”信号如同它的名字,时隐时现,诡秘莫测。

它不再仅仅是试探,开始有规律地扫描核心工地、物资囤积点以及那条被称为“生命线”的盘山运输路。

陈锋的电子对抗分队压力巨大。

对方的跳频规律难以捕捉,发射源似乎具备某种初级但有效的低可探测性技术,让传统的定向手段效果大打折扣。

“陆队,对方很狡猾,我们在被动挨打。”陈锋的眼里布满血丝,“现有的监测设备,就像用渔网去捞泥鳅。”

陆野站在沙盘前,沉默良久。沙盘上,代表“幽灵”信号出现区域的标记越来越多,像一群窥伺的苍蝇。

“被动防御,永远防不住所有漏洞。”陆野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冷峻,“既然他们喜欢看,我们就搭个戏台,请他们看一场大戏!”

他猛地转身:“启动‘海市蜃楼’计划!第一阶段,立刻执行!”

“海市蜃楼”,是陆野“信息迷雾”战术的核心。其目的,不是完全屏蔽对方的窥探,而是用精心编制的虚假信息,引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

命令下达,风啸岭的某些角落立刻“热闹”起来。

在距离真实核心阵地数公里外的一处山坳里,工程兵们连夜施工,用帆布、木架和废弃的钢材,搭建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雷达基座”模型,

甚至还在旁边用雨布盖着一些拆除了关键部件的废旧卡车,伪装成“重型吊装设备”。工兵们戏称它为“好莱坞片场”。

与此同时,“织网”的电子技术人员,在这个假目标区域周围,布设了多个低功率信号发射器。它们会定时释放出模拟真实工地通讯、设备调试时产生的复杂电磁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特殊处理,其编码方式和数据流特征,都经过精心设计,夹杂着大量看似合理、实则完全错误的工程参数和进度信息——

比如,“核心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正在返工”、“进口轴承短缺,工期预计延误25%”、“阵面吊装方案存在争议,专家争吵不休”。

为了增加可信度,陆野甚至命令一支巡逻队,每天“不经意”地路过假目标区域几次,并且故意在容易被观测到的位置,进行一些看似紧张的“布防调整”和“设备检查”。

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骗局,考验的是耐心和细节。

几天后,效果开始显现。

“陆队!‘幽灵’信号对‘片场’区域的扫描频率和持续时间,显着增加了!

几乎超过了真实核心区!”陈锋兴奋地汇报,监控屏幕上,代表异常信号的光点密集地汇聚在假目标区域。

“鱼闻着味儿来了。”陆野脸上没有任何笑容,“继续加料。

把‘地基出现裂缝,正在组织专家论证’、‘主要工程师因高原病减员严重’这些‘坏消息’,也给我塞进信号里去。

要让他们确信,我们这里焦头烂额,漏洞百出。”

他要让对手相信,他们不仅找到了“天眼”的“真正”位置,还掌握了其“致命”的弱点。贪婪,会让他们放松对真实目标的警惕,或者……采取更冒险的行动。

就在“海市蜃楼”计划顺利引君入瓮的同时,秦念在研究所,面临着一场关乎“天眼”能否睁开的、真正的生死之战。

“天眼”雷达阵面,对材料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它需要同时具备极高的结构强度、近乎完美的电波透波性、以及抵御风啸岭极端环境(酷寒、温差、强紫外线、湿气)的超级耐候性。

国内几家顶尖的材料研究所给出的反馈,几乎一致:以现有技术,无法在短期内研制出满足所有性能指标的材料。现有的几种备选方案,不是太重太脆,就是透波性能不达标,或者在模拟老化测试中迅速劣化。

“秦工,这是最新的协调汇总……情况不乐观。”李文军将一份报告放在秦念桌上,语气沉重。

吴思远看着报告,叹了口气:“难道……真的要因为一块‘板子’,让整个项目搁浅吗?”

会议室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这道“材料之墙”,仿佛比风啸岭的花岗岩还要坚硬。

秦念闭上眼,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启动虚境实验室,推演目标:基于当前时代可获取的化工原料及基础工业能力,逆向推导符合‘天眼’阵面要求的复合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重点优化:强度-透波率-耐候性三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