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仅能防守,也能反击,而且我们的反击,会打在他们的痛处。”
“你打算怎么做?”陆野看向妻子,他知道秦念一旦露出这种表情,就意味着有了某种超越常规的计划。
秦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那份从刘老五手中缴获的、装有假技术文档的牛皮纸袋。“
他们不是想要‘星河一号’的技术吗?我们就给他们一点‘甜头’。”
接下来的两天,秦念动用了【虚境实验室】的一次机会,结合吴思远和李文军的协助,精心炮制了一份新的“技术文档”。
这份文档表面上是对“星河一号”散热系统的“深度优化方案”,其中巧妙地嵌入了几段经过伪装的、看似能极大提升散热效率的“核心算法”和“材料配方”。
然而,这些算法和配方是秦念基于后世知识设计的“逻辑陷阱”。
一旦对方信以为真,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和仿制,不仅会在关键步骤上遭遇无法逾越的理论障碍,耗尽人力物力,更严重的是,
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组合,甚至可能引发稳定性问题,导致实验设备受损。
这是一个精心包装的“技术毒丸”。
与此同时,郑文渊动用了最高级别的海外情报渠道,确保这份“毒丸”文档,通过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泄露”途径,辗转落入了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有密切往来的某个海外研究机构手中。
整个过程天衣无缝,仿佛只是一个心怀不满的低级人员为了牟利而进行的私下交易。
这是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无声警告。
目的在于不是造成多大的直接破坏,而是传递一个清晰的信息:你们的手段我们一清二楚,并且我们有能力将计就计,让你们偷鸡不成蚀把米。
就在“毒丸”文档送出后的第四十八小时,郑文渊再次传来密电。
“秦念,警告似乎起效了。
我们监测到,‘猫头鹰’沉寂的另一个备用联络频道有微弱激活,传递了一份最高优先级的情报更新。内容经过多重加密,我们的破译专家花了很大力气才解读出核心意思。”
“是什么?”
“只有四个字——‘警惕毒饵’。”
秦念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冷冽的弧度。
对方收到了警告,并且读懂了。
这意味着,“教授”及其背后的势力,已经意识到了“星火”和它背后的守护者,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这场无声的较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危险的阶段——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和能力。
然而,就在秦念准备将精力转回“星河二号”的研发时,一个来自材料实验室的意外消息,让她再次停下了脚步。张海洋带着一脸怒气和不解找到了她。
“秦工!邪了门了!咱们按b方案搞出来的那批过渡陶瓷基板,封装测试明明好好的,可这两天准备小批量再生产的时候,出来的样品性能突然就掉了一大截!
热导率连之前的一半都不到了!俺和老伙计们查遍了工艺,火候、原料、处理步骤,都没问题啊!这……这材料难道还认生不成?!”
材料性能突然衰减?还是在工艺不变的情况下?
秦念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这不像是一般的工艺波动,更像是某种……未被认知的因素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