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的报告,让秦念刚刚稍缓的心神再次紧绷起来。
b方案陶瓷基板是“星河二号”测试芯片封装的关键过渡材料,它的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项目初期的进度。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后续的流片和测试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她立刻跟着张海洋来到了弥漫着窑火气和研磨噪音的材料实验室。
几位老师傅正围着最新一批失败的样品愁眉不展,看到秦念进来,像是看到了主心骨。
“秦工,您快给瞧瞧!这到底是咋回事?”
一位老师傅指着工作台上几片颜色和光泽似乎与成功批次无异的陶瓷基板,“俺们都是按之前成功的记录,一步一步来的,分毫不差!
可这出来的东西,它就是不行!”
秦念没有说话,拿起一片失败品,入手的感觉似乎……比成功的样品略微轻了一点点?
这种差异极其细微,若非她感知敏锐,几乎无法察觉。
她立刻启动了【微观结构洞察】能力。
在她的视野中,陶瓷基板的微观结构被急剧放大。
成功的样品内部,晶粒排列致密均匀,孔隙极少。
而手中的失败品,虽然宏观上看不出差别,但在微观层面,却存在着大量亚微米级别的、极其细微的封闭孔洞,并且晶粒的边界处存在一种非晶态的、成分不明的杂质薄膜!
这些亚微米孔洞严重破坏了材料的热传导路径,而那层杂质薄膜则像绝缘层一样,进一步阻碍了热量的传递。这就是性能骤降的根本原因!
“问题不在宏观工艺。”
秦念放下样品,语气肯定,“是原材料或者某个我们未监控的环节被污染了。
有极其微量的、能导致晶界劣化和微气孔生成的杂质混了进来。”
“污染?”张海洋瞪大了眼睛,
“不可能啊!俺们的原料进场都经过严格检验的!制备过程也是在净化环境下……”
“查最近所有批次的原料来源,特别是那些用量不大、但可能接触到的辅助材料,
比如研磨剂、粘结剂,甚至是清洗用的溶剂。”秦念打断他,思路清晰,“还有,制备环境的空气微粒监测记录,以及……水源。”
她怀疑,有一只隐形的手,用一种极其高明且难以察觉的方式,
对他们的材料制备环节进行了破坏。
这种方式,不是粗暴的盗窃或直接的物理破坏,而是精准的、微量的污染,旨在拖延他们的研发进度,却又让人难以追查。
实验室立刻行动起来,对所有环节进行回溯性排查。
与此同时,秦念也没有完全依赖常规手段。
她再次动用了一次宝贵的【虚境实验室】机会,将目标锁定在“查找导致b方案陶瓷基板性能衰减的污染源引入路径”上。
虚境之中,信息洪流奔涌。原料矿石的开采、运输、粉碎;
各种化学试剂的合成、分装、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