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起身走向窗边,望着殿外一株开得正盛的垂丝海棠,那崔家丫头死后,铭儿总是浑浑噩噩,本宫真怕他就此......
话未说完,她突然转身:快,传太子来见本宫!
“喏!”
半个时辰后,南宫铭踏入坤宁宫。
殿内熏着安息香,刘皇后已换了常服,正坐在绣墩上等他。
儿臣参见母后。南宫铭行礼如仪,却被刘皇后一把拉住。
让母后好好看看你。刘皇后捧起儿子微微瘦削的脸庞,心疼得眼眶发红,怎瘦成这样?
南宫铭勉强一笑:儿臣无恙。
刘皇后拉他坐下,亲自为他斟茶:铭儿,你肯去赈灾,母后很欣慰。但.......她犹豫片刻,北方如今流民四起,盗匪横行,你......
母后不必担忧。南宫铭轻啜一口茶,儿臣自有分寸。
刘皇后盯着儿子看了许久,突然压低声音:你老实告诉母亲,此次北上,当真只为赈灾?
南宫铭指尖一颤,茶汤荡出些许。
他放下茶盏,望向窗外那的飞雪:母后,这是自然,儿身为一国储君,自当将天下人放在心里。
刘皇后神色复杂,欣慰儿子终于振作,知道担起太子之责了,她握住南宫铭的手:母后派赵统领带一队禁军随行,他武功高强,又忠心耿耿......
不必。南宫铭抽回手,父皇已派了禁军,并且儿臣身边有林易呢。
那不一样!刘皇后急道,赵统领是母后的心腹,你......
母后!南宫铭突然提高声音,随即又软下语气,儿臣需要独自面对。
其实,他还真不仅仅只是赈灾,他此行其实也有以身为饵,诱敌上钩之意。
但这些话,他通通不能告知与父皇母后,免得他们担忧。
殿内一时寂静,只听得更漏滴答。
良久,刘皇后长叹一声:罢了,你既已决意,母后也不再多言。只是.......
她从腕上褪下一串佛珠,这是大相国寺主持开过光的,你带着保平安。
南宫铭接过佛珠,檀木珠子已被摩挲得发亮,他郑重收好:谢母后。
离开坤宁宫时,夕阳将宫墙染成血色。
南宫铭驻足回望,忽见廊下一名宫女匆匆避入偏殿。
那身影......竟与崔姮有三分相似。
他心头一痛,急忙转身大步离去。
而在坤宁宫内,刘皇后端坐在凤椅之上,仪态端庄,优雅从容。
她目光缓缓地落在面前跪伏着的宫女身上,慵懒又不缺威仪的声音响起:“抬起头来。”
那宫女闻言,心中一惊,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来,不敢直视刘皇后的眼睛。
然,当她的面容完全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
这张脸与崔姮颇为相似,仔细端详之下,竟也有六七分相像。
她的面庞娇小,宛如巴掌一般大小,肌肤娇嫩如雪,吹弹可破,黛眉如远山含黛,水眸似秋水盈盈,不点而红的唇瓣更是如樱桃般诱人,将她的肌肤衬托得愈发白皙,周身散发出一种弱不禁风的柔美。
刘皇后凝视着这张与崔姮相似的面庞,久久没有说话。
最后,她轻轻地叹息一声,似乎有些不满,又似乎是感到心累。
“容貌确实相似,可惜气度完全不一样。”刘皇后缓缓道。
崔姮毕竟是丞相府的千金,她自幼接受的是名门贵女的教育,即便性子温婉端庄,但骨子里却有着不屈不挠的傲骨。
而面前的这位,尽管长得与崔姮相似,却因出身青楼,胆小怯懦,毫无大家闺秀的风范,实在难以登大雅之堂。
罢了,刘皇后心想,这不过是给铭儿聊以慰藉的玩物而已,又不是要立她为太子妃。
想到此处,刘皇后的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转头吩咐道:“带下去好好调教一番,待太子来,送他宫里去。”
“喏。”
宫人应声,立即过来将面前跪伏的宫女请下去。
刘皇后瞧她身穿宫女服的背影,暗叹,此女身姿确实更像崔姮。
既然儿子心心念念那个女人,她就给他送个相似的,这个更温柔小意,更会讨男子欢喜,想来用不了多久,铭儿也便忘了崔氏女了。
那与崔姮相似都女子被带下去,她心中忐忑不已,问前面带路的嬷嬷,“贵人,不知皇后娘娘是何意?”
那嬷嬷见她小心谨慎的模样,笑道:“娘子莫慌,你的福气还在后头!你好好听娘娘的话,荣华富贵自是必不可少!”
这可是皇后娘娘花了好大精力才找来的替代品,得好好调教,让皇后娘娘满意,让太子满意,想来往后也能入太子的后院,当个承徽、昭训什么的不是问题。
那女子一听,心中大喜!
她、她、她真的如贵人的眼了!
她要进宫了!
这泼天的富贵砸得她头脑晕乎乎的,简直难以置信!
——
宋朝太子后院妻妾分为:
1. 太子妃(正妻):太子嫡妻,未来皇后人选,地位尊崇,掌管东宫内务。
需皇帝下诏正式册封,通常选自勋贵、文官家族之女,注重德行与家世。
2. 太子妾室(侧室)
宋朝太子妾室名目较灵活,常见称谓包括:
良娣:地位最高的侧室(正三品至正四品),可有多人。
良媛:次一级妾室(从四品至正五品)。
承徽、昭训:低级妾室(六品至七品)。
其他:如“郡君”“县君”等封号,多为无正式名分的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