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不再爱太子,他却疯批强制爱 > 第171章 名声有好有坏,南宫铭请旨赈灾

第171章 名声有好有坏,南宫铭请旨赈灾(1 / 2)

这些日子以来,南宫铭一直在寻找崔姮的下落,同时还要应对南宫颉的种种阴谋诡计。

两人之间多次交锋,让南宫颉逐渐意识到南宫铭已经察觉到了他的野心,并且知道是他买凶杀自己的事情。

眼看着南宫铭也打算效仿他的手段,除掉南宫颉,南宫颉开始感到恐慌。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尽快摆脱困境,恐怕就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就在一次南宫铭派刺客刺杀南宫颉的行动中,南宫颉不幸受伤,跌入江中,生死不明。

但经过太子党的多番搜查,发现南宫颉似乎没死,极有可能是将计就计,假死脱身,等韬光养晦后卷土重来!

如今太子党不但在寻崔姮,也在搜查南宫颉。

许琅看来,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南宫颉!

南宫铭稍稍将身子坐正,背靠着身后的红柱,原本有些迷蒙的目光此刻已恢复清明,他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许琅,冷然道:“琢之,此事不必你来说,孤也知晓。”

南宫铭的心中却在暗暗冷笑,前世,他就是死在南宫颉手里的,这一世,他又怎会重蹈覆辙?

他对南宫颉的恨意,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永不停息,此生,他必要南宫颉碎尸万段!

许琅见太子似乎酒醒了,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一些。

他看着南宫铭,劝诫道:“殿下,臣就知您是有分寸的。如今朝堂上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您,皇后娘娘也因为崔娘子之事对您有所不满,您确实应该做出一番建树了。

隆冬时节,北方最是容易发生雪灾,百姓们受苦,殿下何不去赈灾呢?这样既能显示您的仁德,又能堵住那些悠悠之口。”

南宫铭因为崔姮坠崖,生死不知,疯魔似的寻找她。

刘皇后见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变成这番模样,在宫中大发雷霆,心里对崔姮的厌恶已经到了极点,觉得这个女人就是个狐媚子、狐狸精!

人都已经死了,还能勾得她的儿子晕头转向,失了心智!

刘皇后越想越气,心中懊悔不已,她后悔当初定下了这门亲事。

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她绝对不会让崔姮进太子府!

南宫铭听了许琅的话,心中不禁一动,喃喃自语道,“北方赈灾?”

许琅见状,连忙点头应道:“正是,殿下。每年冬季,北方地区都会遭受严寒的侵袭,许多百姓因此而冻死。朝廷每年都会派遣大臣前往赈灾,但今年殿下您不妨亲自去一趟,以彰显您的仁爱之心和对百姓的关怀。”

南宫铭的眉头微微皱起,他心中自然明白许琅所言不假。

自从崔姮失踪后,南宫铭便如痴如狂地四处寻找她的下落,仿佛失了魂般。

这件事情已在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名声有好有坏,有人对南宫铭的深情表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但也有人对此持批评态度,觉得他如此沉迷于女色,实在有失太子的风范。

尤其是那些读书的老顽固们,更是对南宫铭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被女色所迷惑,难以担当大任。

许琅看着南宫铭,心中感慨万分。

谁能想到,那个平日里看似孤傲的太子殿下,竟也会有如此为爱痴狂、悲伤颓废的一面呢?

南宫铭沉默片刻,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也罢,孤明日便向父皇请旨,前往北方赈灾。”

许琅闻言,心中稍安,拱手道:“殿下英明。”

......

翌日。

文德殿内,金砖墁地,光滑如镜,整个大殿显得金碧辉煌。

九龙藻井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他们身着朝服,头戴乌纱,神情肃穆,威武庄严。

南宫铭站在丹墀之上,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犹如雕刻大师精心雕琢而成,男子长眉如墨,斜飞入鬓,高鼻薄唇,双目如深潭一般,平静而深邃,让人难以窥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身穿一袭金红色的团龙袍纹锦袍,袍袖上绣着精美的龙纹,腰间的玉带上悬着一只金鱼袋,随着他的走动,金鱼袋微微晃动。

“儿臣请命北上赈灾。”南宫铭的声音并不大,但却如同一块寒冰坠入沸水一般,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臣们纷纷惊疑不定地看向他,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伏。

御座上,身着明黄袍的皇帝微微前倾身体,他的目光落在南宫铭身上,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这是自崔家娘子去世后,太子首次主动请缨参与朝政,皇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的目光扫过太子眼下尚未消退的青黑,皇帝既感到痛心,又有一丝欣慰。

“北方连年大旱,饿殍遍野,朕心甚忧。”皇帝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浑厚如钟,在大殿内回荡,“太子愿往,朕心甚慰。”

阶下右班首位的崔丞相眉头一皱,手持象牙笏板出列:陛下,赈灾之事非同小可。太子殿下虽仁孝,然雪灾凶险,不如遣三司使......

“正是!”许太傅也站出来说话,“北方如今流民不断,太子千金之躯,怎能......”

丞相、太傅此言差矣。南宫铭不待他说完便打断道,声音虽轻却字字如钉,正因事关重大,孤更应亲往。

皇帝的目光在太子和宰相之间游移不定,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最终,他抬手止住了崔丞相等人想要继续争辩的动作,缓缓说道:“太子有此心,朕岂能不许?着即日筹备,三日后启程。”

南宫铭闻言,连忙深深一揖,宽大的袖摆如同流云般垂落,动作优雅而庄重。

见皇帝已经应允,其他臣子们也都不再多说什么,毕竟,皇帝的旨意是不可违抗的。

退朝后,皇帝独留太子于偏殿。

偏殿内,鎏金狻猊炉中燃烧着龙涎香,袅袅的香气升腾而起,将父子二人的面容笼罩在一层淡青的烟雾之中,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朦胧又神秘。

皇帝凝视着太子,轻声唤道:“铭儿。”

他的语气比朝堂上柔和了许多,透露出一丝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你总算振作起来了。”

南宫铭垂首而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温润如水,是崔姮生前所赠,但如今,它再也无法温暖他那颗已经冰凉的心。

“儿臣......不能再辜负父皇期望。”南宫铭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斤的重量。

他知道,自己过去的行为让皇帝失望了,但现在,他决心改变,不再让父亲失望。

皇帝长叹一声,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肩膀:崔家娘子若在天有灵,也必不愿见你如此。

见太子身形微顿,皇帝转开话题,此次北上,朕已命户部拨粮三十万石,另调禁军五百护你周全。

闻言,南宫铭跪下,朗声道:“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辱命!”

与此同时,坤宁宫内,刘皇后正听着贴身女官禀报朝堂之事。

她手中捧着的定窑白瓷茶盏的一声搁在案几上,溅出几滴琥珀色的茶汤。

太子当真请命赈灾?刘皇后凤眸微睁,涂着丹蔻的手指紧紧攥住帕子。

千真万确,娘娘。女官低声道,官家已经准了。

刘皇后长舒一口气,眉间积郁多日的愁云终于散开:阿弥陀佛,我儿总算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