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风高夜,迷雾锁重楼。今日,老朽要说那雾气里索命的幽灵——雾骸灯鬼。诸位且看那荒郊野径上,一盏孤灯,如何勾去行路人的魂。”
大晋元和年间,时值深秋。北地“邙山”脚下,有一条连通南北的官道,本是商旅往来要冲。可近半年来,这条道上却出了件怪事。
每逢朔月之夜,或是那浓雾锁山的时节,官道靠近“黑松林”的那段路上,总会出现一场来得蹊跷、散得诡异的白雾。雾浓时,伸手难见五指,便是老马也会迷途。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总有人在雾起之后,便再也没能走出来。
侥幸逃得性命的行商,事后提及,无不面色惨白,语无伦次。只说雾起时,恍惚见前方有一点昏黄灯火,在浓雾中悠悠飘荡,似是指引。心中惶急之下,便朝着那灯火走去,可走着走着,便觉浑身发冷,四肢无力,仿佛精气神都被周遭的雾气抽走了似的。若非运气好,绊倒摔下山坡,或是恰好有同伴强行拉回,只怕也已成了那迷雾中的枉死鬼。
传言渐渐变得具体,说那提灯的不是人,是个鬼物。其形貌,青面獠牙,却又异常瘦削干瘪,如同风干了数百年的尸骸,裹在一件破烂不堪的黑色布袍里。它手中永远提着一盏旧式的白纸灯笼,灯笼里发出的光,昏黄黯淡,却能在浓雾中传出极远,带着一种勾魂摄魄的魔力。它无声无息地行走,所过之处,雾气便如活物般随之弥漫、凝聚。因此,人送外号——雾骸灯鬼。
这一日,天色已晚,阴云低垂,眼见着一场秋雨将至。年轻的货郎李二狗,担着所剩不多的杂货,急匆匆地赶着路,只想在雨落前,赶到前方二十里外的“清水驿”投宿。他今日贪图多走了几个村子,误了时辰,此刻正行至那令人闻之色变的黑松林段。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刚进林子没多远,一阵带着湿冷寒意的山风刮过,四周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弥漫起乳白色的雾气来。起初尚薄,不过片刻,便浓稠得化不开,将树木、道路尽数吞没。天色本就昏暗,此刻更是如同被扣上了一口大锅,唯有手中一盏气死风灯,勉强照亮脚下尺许之地。
李二狗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他常走这条道,自然听过那灯鬼的传闻。他紧了紧肩上的担子,加快脚步,只想尽快穿过这片要命的林子。
然而,雾气越来越浓,方向难辨。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没头苍蝇,在白色的迷宫里乱撞。心中的恐惧如同蔓草,疯狂滋生。就在他几乎绝望之际,前方浓雾深处,忽然出现了一点光!
那光昏黄,摇曳不定,像是一盏灯笼。
是驿站来接应的人?还是同样迷路的行商?
李二狗心中升起一丝希望,也顾不上多想,连忙朝着那灯火的方向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去。
可奇怪的是,那灯火看着不远,却总也追不上。他快,那灯火也快;他慢,那灯火也慢,始终与他保持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如同鬼魅般在雾中飘荡。而且,越是靠近那灯火,周遭的雾气便越发阴冷刺骨,吸入肺中,竟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像是陈年坟土般的腐朽气息。